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唐伯虎晚年写下一首诗,道尽世态炎凉和人生的心酸,点醒无数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09:02:39    

说起唐伯虎,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也是电视剧《唐伯虎点秋香》的主角。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等词都不足以形容他。

但在现实生活中,唐伯虎远不像剧中。相反,他一生经历多次变故,最后郁郁不得志,一贫如洗,甚至依靠朋友的帮助生存。

他的一生似乎反映了佛教“因由己造,果自己受”的宿命。

唐伯虎,原名唐寅,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书法家,也是四大才子之一。他出生于明代嘉靖年间,苏州的一个书生家庭。

他很有天赋,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画以笔触细腻、色彩绚丽而闻名,尤其是他对花鸟、人物的专攻,得到了时人的高度评价。

只是,他也因为自己的鲁莽而陷入了无尽的困境。

唐伯虎自小便展现出超人的才华,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14岁时师从著名大师沈周,学习琴、棋、书、画。

16岁参加院试,一举夺魁。19岁时,接亲娶妻,成为当地一大美谈。

但就在唐伯虎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自豪得意之时,烦恼和不幸接踵而至。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唐伯虎的父母、妻儿、妹妹相继去世,唐家迅速衰落,唐伯虎成了一孤家寡人。

后来在好友的鼓励下,他潜心学习,却因为科考舞弊案,永世不得再参加科考。后来买了一小屋,取名“桃花庵”,终日纵情酒色,所写的《桃花庵歌》为大众熟知。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日子,看似安逸,但沉迷其中的背后,是唐伯虎的无奈。

因此,他经常借酒解忧。这也让唐伯虎的身体越来越差。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但他既不能画画,也不能卖东西,没有其他生计来源。

即使好友的接济,他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首他晚年所作的诗。

一首《警世》展现了唐伯虎晚年的心境,也是对他自己放荡不羁生涯的一种反思: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这首诗不仅是对生命无常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生起伏的写照。唐伯虎在诗中感叹世界的变化,像一只小船在风浪中摇摆。

他用“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来形容人生的起伏,流露出内心的无奈与辛酸。

他很清楚,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繁荣富贵,它们像盛开的花最终会枯萎一样。

而诗的尾句“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则表露了他对于纷扰尘世的一种超然态度。

唐伯虎知道,自己的风流往事和不羁性格招致了不少非议,而此时的他,只求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

诗的最后一句“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表达了他对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

唐伯虎知道自己放荡的过去和叛逆的性格招致了很多批评,此时,他只寻求心灵的片刻安宁。

唐伯虎一生跌宕起伏,人生轨迹既复杂又矛盾。他才华横溢,但又放荡不羁,这使得他在世人心中评价不一。

他的画流传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他的一生也成为人们的警世教训。

他曾经是一位才华横溢、受人尊敬的文人,却卷入了科举案件,受到鄙视和嘲笑。他曾经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和亲人,但后来失去了一切。

在唐伯虎的眼里,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尽管历经沧桑,他仍然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不知几人又能做到像他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