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2025年9月1日11时的天津
天空湛蓝如洗
缀着几朵靓丽的“津云”


“墨迹天气”App推送显示,天气晴,温度26摄氏度,空气质量优,适宜运动。
其实,每到了这个时节,天津便宛如一位从夏日的热烈中舒缓转身的舞者,轻盈地迈入了一年中最为惬意的时节。微风轻拂,步伐也悠然……而今年,这份美好又被赋予了格外的意义。
上合峰会,各国贵宾纷至沓来,津城正以最优美的姿态打开“城市会客厅”,去迎接新的历史。
于是,这秋高气爽的“天津蓝”,镜像般映照出一座城的蓬勃朝气与热情好客,便有了今天这抹澄澈动人的——“上合蓝”!
二
是的,这“蓝”来之不易
这“蓝”中透着浓浓的“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渤海湾畔这座曾经的冶金石化重镇正经历着深刻的绿色变革。在今年全国两会回答记者提问时,天津市主要领导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提高其中的含“新”量、含“科”量、含“金”量和含“绿”量。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质绿”的提法,让在场的很多记者耳目一新。
印发《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围绕五大领域精心部署24项重点任务,明确到2027年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指标——敢为人先,出台全国首部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构建起“1+N”政策体系;敢为人先,天津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机械臂精准作业,无人集卡循着规划路线往返穿梭;敢为人先,中新天津生态城居民将垃圾投入智能投放口,垃圾便即刻沿着地下管网,以气力运输方式“隐形输送”;敢为人先,静海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拆解线高速运转,将废旧钢铁、塑料“辗”为再生资源,“辗”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8月31日,在峰会新闻中心,津云记者专访了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邓小文,他表示今年1月份至今,天津的空气质量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好水平。“从2024年开始,绿色低碳转型路径越来越清晰。”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四大重点领域,以技术创新为钥,绿色低碳发展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纵深推进。全国首家省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落地后,2024年绿电交易量达2023年的3.9倍,助力企业便捷用上“零碳电”。
钢铁产业,曾是全国尤其是华北区域发展的老大难。“对静海区涉钢产业集群整体提升改造,通过出台技术指南,协助申请资金等方式,帮助大邱庄镇75%的独立热轧企业、52%的热浸镀锌与废酸焙烧企业实现了环保提升与经济效益相统一。”邓小文告诉记者。全市最大的民营企业荣程钢铁,曾经的废水、废气、余热都得到了有效的二次利用,公司860辆完全使用清洁能源的“氢能重卡”,已成为驰骋在京津冀公路上的“绿色风景”……
如果说,摒弃粗放发展、寻求动能转换,是绿色发展的“1.0”,那么在全力以赴提高新质生产力的同时,注重其“含‘绿’量”无疑是升级版的“2.0”。
从“新质绿”到“上合蓝”!
一个个从传统高污染企业到绿色发展先锋的“华丽蝶变”充分证明,绿色发展已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而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三
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天津“上合蓝”,正是广袤中国大地上“中国蓝”的生动缩影。多少雾霾困扰的城市,如今天空一碧如洗?多少五颜六色的河流,如今清波荡漾?多少植被稀疏的荒山,如今绿树成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同样是“上合共识”,大家正以实际行动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上合贡献”。在乌兹别克斯坦咸海滨湖区盐碱地上,是“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在哈萨克斯坦青绿的草原上,矗立起阿克莫拉风电项目群……8月30日,在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举行的生态环境部专场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表示生态环保合作为上合组织注入了绿色发展动能。
所以,我们期待并且相信,这一次天津相聚,“上合”国家能在“碧水蓝天”的携手中,再迈出崭新、坚实的一步。





“上合蓝”
蓝更蓝!
(评论员 南骓 摄影 马成 吴涛 戴涛 蒲永河 刘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