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开展基层典型改革案例征集,共遴选出65个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其中增城区实施产业项目筹建“一件事”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入选。
近年来,增城区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立区,聚焦破解产业项目从筹建到投产阶段的审批流程长、报批事项多、时间成本高等难题,率先推出产业项目筹建“一件事”改革,通过全程领办、五证联发、带方案出让、关键项先验收等改革组合拳,为项目尽早竣工投产保驾护航,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全区新开工产业项目48个、新竣工30个,实现工业投资300.28亿元、增长17.3%,新增经营主体7.55万户、增长23.3%。

近年来,增城区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立区
创新推行“全程领办”,实现“引进即筹建”
针对新引进产业项目对筹建流程不熟悉、对审批事项不清楚等痛点问题增城区创新企业服务机制实现项目洽谈引进、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周期的“无缝对接服务”组建“全程领办”服务团队。深化经开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优化“区政合一”管理模式,成立开发区企业服务局,“全流程”带领企业办理各项审批事项,实现企业“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
搭建“企呼我应”服务平台。建立“企呼我应”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诉求响应线上服务,及时收集和协调解决项目筹建中的各项问题,形成问题直报、领导督办、闭环处理的机制,为106家企业协调解决诉求175项,高效解决项目筹建“急难愁盼”。该经验案例入选国务院减负办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
“企呼我应”企业服务平台
绘制筹建流程“一张图”。聚焦企业关切,编印产业项目筹建机制工作指引手册和流程“一张图”,让企业办事“一图清”。截至2024年,全区“全程领办”产业项目200多个,润城生命科学园项目从用地摘牌到竣工验收仅用时10个月。
推行“带方案出让”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
针对项目交地慢、审批流程长、效能不理想等堵点问题增城区创新产业用地供应模式实行多证合并办理不断提升项目筹建服务速度。
推行产业用地“带方案出让”模式,试行产业项目通用交地标准。提前做好用地配套要素清单等资料移交和项目需求对接,对拟出让产业项目地块编制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审查,并将其规划设计方案纳入土地出让方案和土地出让合同,报区土地管理委员会“一次会议”审议,大大缩短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的时间。制定实施产业项目通用交地标准,为产业项目用地交地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土地要素加快配置。截至2024年,累计49宗用地实现“带方案出让”,鸿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高端装备项目从引进到开工仅用时54天。
制定用地配套要素清单,将要素保障升级为“四同步”。提前将项目选址地块的关键信息梳理形成拟出让地块“用地配套要素清单”,缩短企业获得建筑许可的时间,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实行“征地补偿与清表同步”“土地报批与‘五通一平’前期工作同步”“用地批复与土方平整及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同步”“土地储备与文物调查及保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同步”,充分利用报批“空白期”、事项“交叉期”并行推进,进一步缩短交地时间。增芯项目仅用9个月零6天完成主厂房封顶,实现“开工一年装机”,封顶仅5个多月便搬入光刻机,步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率先实现社会投资工业项目“五证联发”。审批部门开辟绿色通道,推行不动产登记、用地、规划、人防、施工许可多证合并办理,构建“靠前服务、一套材料、并联审批、全程网办、快速发证”模式,精简审批流程,申请材料由原来的29项缩减为16项,办证时间从40个工作日缩短至6个工作日,产业项目交地时间平均缩短至2个月,把筹建“马拉松”变成“齐步跑”。截至2024年,已有13个项目实现“五证联发”,中南高科高端电子信息创新园项目3天取得“五证”,刷新项目筹建“新速度”。

企业“五证”联发
推行“关键项验收”,实现“竣工即试产”
针对项目竣工验收时间长、成本高的难点问题增城区将联合验收“并联审批”升级为“关键项先行,容缺办理”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强化竣工验收辅导服务。加快推动项目试产运营,倒排项目竣工时间,科学规划联合验收环节,上门开展相应子项验收工作资料技术审查,逐项确保项目竣工符合验收标准。
实行“并联式”联合验收。通过联合审批平台,将涉及多部门的“串联式”逐项验收改为“并联式”联合验收,推行各部门到场联合验收模式,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间。
率先推出“关键项验收”。探索分步分段验收,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企业完成项目规划条件核实验收、工程质量竣工验收(人防、消防)验收后,即可搬入设备并调试,同步开展防雷、光纤到户、城建档案等非关键项验收工作,平均缩减项目试产前验收时间约2个月。截至2024年,秉信包装配套生产基地项目、途虎养车华南智能运营及结算中心项目、大翔制药项目等3个项目通过了“关键项验收”,实现产业项目高效试产投产。
文|记者 马灿 通讯员 何秋玲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