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拟实行考前填报志愿!清远发布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24:00    

4月2日,清远市教育局召开清远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改革措施发布会。会议指出,为推动教育进一步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切实为学生减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深入的调研,结合清远实际,市教育局制定了清远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改革的措施。

《实施意见》的主体政策保持稳定

清远市教育局制定了《清远市教育局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并于2025年2月26日正式印发。《实施意见》保持稳定的内容有六项。

继续实行“全科开考”“两考合一”政策,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总体不变。

中考录取计分科目总分值保持不变,中考满分仍为800分。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地理共9门科目的笔试继续采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不变。英语听说、体育与健康、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生物学实验操作、信息科技、艺术等科目市教育局统一命题不变。

考试时间安排不变。省命题科目的考试时间及时长由省教育考试院确定。市教育局统一命题的科目考试时间安排由市教育局确定,其中英语听说考试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在八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信息科技、艺术考试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末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体育与健康现场统一考试项目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进行。

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分配比例(不低于50%)保持不变。

随迁子女升学政策不变。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清远市参加考试招生享受与清远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实施意见》部分内容进行调整

《实施意见》就适用对象、计分科目及权重分值、考试方式、等级科目呈现方式、招录办法等九方面进行调整。

适用对象上,2026年起参加清远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即从2023年秋季入读的七年级学生,也就是现在正在读八年级的学生起)。

计分科目由原来的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体育与健康、地理、生物学10个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体育与健康共8个科目。

计分科目在中考总分中的权重比例及分值也进行相应调整。在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四个科目继续保持原来的权重及分值的基础上,物理计入总分的权重比例由原来的0.8改成1,计入中考总分分值为100;化学的权重比例由原来的0.7改成0.8,计入中考总分分值为80;历史的权重比例由原来的0.75改成1,计入中考总分分值为100;体育与健康计入中考总分分值由原来的65分提高至90分。

在考试方式上,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现场统一考试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构成,现场统一考试为80分,过程性评价为10分。过程性评价从2025年秋季入读七年级的学生开始实施,2023年、2024年秋季入读七年级的学生仅参加现场统一考试,满分90分。

在等级科目呈现方式上,生物学、地理、信息科技、艺术等科目成绩以A+、A、B、C四个等级呈现,各等级人数按在全市考生总人数所占比例分别划分为:A+(25%)、A(40%)、B(33%)、C(2%)。

在招录办法上,高中阶段学校坚持并完善计分科目、等级科目、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录取办法。把等级科目考试成绩的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依据。在普通高中招生时,公办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班、民办高中具有公费性质的招生计划,如民办学校公费生、普惠生招生计划)投档考生的等级科目(生物学、地理、信息科技、艺术等科目)成绩均须达到B级及以上。

优质公办高中名额分配招生采用单独批次、单独录取的招生办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名额分配实际录取比例不低于总招生数的50%。从2023年秋季入读的七年级新生开始,除因户籍转移或其他原因按规定办理外市转入本市就读的学生外,报考“名额分配”的考生,应是符合本市中考报考条件且具有该初中学校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同时,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学校确定招生范围、招生项目后至少保持三年,确保自主招生的延续性。

另外,做好残疾人中考工作。招生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随班就读,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中考中招配套措施逐步完善

会议提到中考中招的其他配套措施。

实行考前填报志愿和顺序志愿模式。为推动高中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清远市教育局正在对志愿填报时间及志愿模式的问题展开调研,并计划现在就读八年级的初中生参加中考时(即2026年中考)实行考前填报志愿,并采用顺序志愿的投档模式进行录取。

清远市中心两区(清城区、清新区,以下简称“两区”)高中实行一体化招生政策,是近年来清远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两区高中一体化招生政策的必要性在于增加学位供给、激发高中办学活力、强化基础教育质量,而其意义则体现在推动教育公平、优化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同时,考虑到一体化招生对两区考生录取比例的影响,市教育局将设置三年过渡期的两区高中学位定向招生措施。

其中,2025年中考两区高中学位定向招生措施具体包括三项。

清城区、清新区范围内公办高中招生计划(不含指标到校及自主招生计划)相互划定10%学位名额定向另一市辖区招生。

民办学校公费生、普惠生招生计划划定85%名额定向清城区考生、15%名额定向清新区考生。

市一中指标到校学位(按市一中总招生计划50%计算)划定70%名额定向清城区考生,30%名额定向清新区考生。

通过上述措施,两区2025年普通高中录取计划均高于2024年;2026年、2027年定向招生措施的具体比例,将根据当年两区学位供给情况结合往年考生成绩分布综合评估制定,确保高中录取率逐年稳步提升。2028年起,将全面取消两区高中学位定向招生的过渡性措施,通过构建公平竞争、多元发展的教育生态,让改革红利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学生和学校。

会议还提到了全面深化和新建第二批市级教育集团等方面内容。

南方+记者 邱淑平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邱淑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