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警惕!身体不舒服,却查不出原因,可能是精神疾病的躯体化症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9: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子宸 通讯员 李文芳 杨科华

近日,朱阿姨(化名)在浙大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复诊后,特意带着子女来到精神卫生科病房,当面感谢为她治疗的医生、护士,感谢他们让自己恢复健康。她感慨地说:“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啊,这么多年胸闷、心慌、头晕的毛病,居然是精神科的问题!”

胸闷心慌无力

却怎么也查不出原因

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当时,朱阿姨突然出现了胸闷、心慌、头晕的症状。一向爱惜身体的她,赶忙去了附近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可结果却显示并没有大问题。朱阿姨心想,可能是自己最近太累了,多休息休息就好。然而,情况并没有像她期望的那样好转,反而越来越糟。她不仅感到极度疲惫,精力也大不如前。以前勤劳爱干净的她,现在连做家务都变得力不从心,曾经爱跳的广场舞也没了兴趣。她整天焦虑不安,总担心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

图片内容由创作大脑 AI 生成

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她多次到各级医院反复检查。抽血、心电图、B超、CT、磁共振,甚至两次冠状动脉造影都做了,都没发现什么毛病。看着母亲日渐憔悴,家人心急如焚。在别人的推荐下,她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就诊。

揭开“心病”背后的真相

7天治疗带来转机

心内科医生详细了解朱阿姨的病情和各项检查结果,排除了身体疾病后,考虑她的不舒服可能与精神心理有关,建议精神卫生科会诊。

没想到,这个建议让朱阿姨和家人反应激烈,觉得无法接受。

经过医生耐心解释,朱阿姨才勉强转入精神卫生科病房。

可即便如此,她对治疗还是非常抗拒,坚信自己不可能有精神疾病,还因此对医护人员发了脾气。

精神卫生科陈炜主任在查房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耐心地向朱阿姨介绍了抑郁症的三个症状群:第一个情绪症状群是核心。患者会情绪低落、不快乐,兴趣下降,觉得没有前途和希望,有些还会有厌世的想法和行为,有些人会紧张焦虑,惴惴不安,老年人往往表现为焦虑紧张、兴趣下降明显;第二个是认知功能下降。比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做事情犹豫不决、思维迟钝、反应慢、说话少,总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等;第三个是躯体症状群。像睡眠障碍、乏力、腹胀、嗳气、吃不下饭、胸闷、心悸、体重下降、疼痛等,这在老年人中特别突出。很多老人会反复到各家医院内外科就诊、检查,可对症治疗总是不见好转。家人朋友常常难以察觉到他们的情绪变化,没意识到身体上的不舒服其实是抑郁的信号,结果既浪费了金钱,又让病人饱受痛苦。

经过医护人员耐心地解释和安抚,朱阿姨终于接受了药物、心理与经颅磁刺激等综合治疗。

没想到,七天后,朱阿姨就觉得胸闷、心慌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力气也恢复了很多。她又能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像跳操、写毛笔字、唱歌、剪纸,脸上的笑容也重新回来了。

很多身体不适

其实跟精神心理疾病有关

其实,像朱阿姨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身体上的不适,除了各种躯体疾病外,可能与精神心理疾病有关。比如,在心血管门诊中,约40%的胸痛症状与焦虑、抑郁相关。这类症状有三个显著特征:伴随明显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多在静息状态下发作,还常伴有失眠、胃肠紊乱等多系统症状,这类情况在急诊中也经常能遇到。

胸闷、心慌、头晕这些症状,常见于多种精神科疾病。比如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会对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慌和坐立不安,整天感到烦躁、着急,常常伴有头昏、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症状。惊恐障碍则是强烈恐惧伴失控感、濒死感的发作,伴有显著的心悸或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喘气,胸痛,头晕或眩晕,出汗,震颤,寒冷、发热等。更年期综合征、躯体形式障碍等也常会出现类似的不适。

胸闷、心慌,并不一定就是心脏、呼吸系统或身体其他器官生病了。如果反复检查找不到原因,或者治疗效果不好,要关注是不是大脑在“报警”!也许,精神卫生科的医生会给你带来希望,帮你消除痛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