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 窦美静 陈超 赵双林
40岁的曹女士因进餐后腹胀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底体交界有一巨大黏膜下肿物,考虑为间质瘤。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她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完善了增强CT,明确了肿瘤的生长方式。因手术难度较大,医生经讨论确定了内镜下治疗方案:通过内镜下全层切除术超级微创方法,最终顺利完整切除了肿物。
腹胀、隐痛、恶心……很多不舒服的感觉统统被称作消化不良,但其中可能隐藏着消化道肿瘤。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的专家提示,早期预防可关注八个症状。而治疗,“超级微创”理念正在广泛应用,新科技加持下的内镜正在实现更好的康复。
八个症状提示消化道隐忧
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库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癌症死亡人员中,消化系统来源(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胆囊癌)人数占50%。2024年年初,浙江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400多名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的肠镜检查依从率仅有13.4%。由此可见,公众对早筛认识严重不足。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通常并不明显,且可能因肿瘤的具体位置和病理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
消化不良。包括食欲缺乏、腹胀、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天或数周,但往往被认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而不会引起重视。
腹痛。可能表现为隐痛、钝痛或胀痛。疼痛可能发生在腹部的任何部位,但通常在进食后加重。
黑便或便血。可能是肿瘤破坏血管致出血,血液在肠道中被消化后变成黑色。可能为鲜红色或柏油样黑色。
消瘦。不明原因的消瘦也是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之一。
疲劳。可能与食欲缺乏、贫血等有关。
吞咽困难。吞咽时出现异物感,吞咽食物后感觉食物在食管内出现滞留感,并经常自觉咽喉部干燥、发紧,并伴有胸口疼痛。
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黄疸。如果肿瘤位于胆管或胰头,可能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是消化道肿瘤引起的,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年龄较大、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消化道肿瘤的可能。
“超级微创手术”是什么
“超级微创”手术是在保证器官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祛除病变,实现“治愈疾病,恢复如初”的目标。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主任令狐恩强介绍,“超级微创”技术主要通过经隧道通道、经自然腔道通道、经穿刺通道、经多腔隙通道等四大通道实现。通过微小创伤或微小入路,将特殊器械、物理能量或化学药剂送入人体内部,完成对人体内病变、畸形、创伤的灭活、切除、修复或重建等手术操作。
“超级微创手术”目前在临床诸多疾病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病变性质分类,可用于大部分良性病变,如黏膜下肿物、贲门失弛缓症、胃轻瘫、幽门良性狭窄、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包裹性坏死、胰腺囊性肿瘤、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化脓性胆囊炎、息肉、阑尾结石、化脓性阑尾炎、肥胖等;早期恶性病变,如早癌、神经内分泌瘤等。根据病变位置来分,目前可用于食管、贲门、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结肠、阑尾等部位疾病的治疗,未来将进一步应用于小肠、纵隔、腹腔和其他系统等。
以对胆囊问题的处理为例,过去,医生使用乳头切开术来处理胆囊问题,但该方法会破坏解剖结构,导致胆道反流及胆道感染等问题。在“超级微创”理念引导下进行研发,使用十二指肠乳头支架支撑器来支撑乳头,使子镜可以顺利进入病灶,对胆管内的病变进行治疗。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取出支撑器,乳头括约肌即可恢复功能。
专家提示,预防消化道肿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和避免致癌物质等。
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是关键。对于有家族史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消化道肿瘤相关的筛查,如胃镜、肠镜、胸腹部CT、B超以及核磁共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