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年工会的三个瞬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4:57:00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动员我国工人阶级紧跟党的步伐、走在时代前列,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中建立不朽功勋,谱写了我国工人运动的壮丽篇章。

△ 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

一次劳大: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地位








行走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西路,在周围的灰色民居中,有一座白色洋楼十分抢眼。向上望去,赫然可见它的正中央是一颗巨大的红色五角星。正门悬挂的牌匾上写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几个大字。这里是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场。

1922年5月,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召集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12个城市的173名工会代表在这里聚首,代表全国110多个工会和34万有组织的工人,在这里交流工运形势,发出“全世界劳动者和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的时代最强音。

5月1日,一次劳大全体代表和广州市工人群众数万人在广州市立第一公园(即人民公园)举行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会上,陈独秀发表“劳动节的由来及意义”的演讲。下午1时,纪念五一节大游行开始,参加的有200多个工会。游行的工人手拿红旗,上写“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八小时工作日万岁”“五一劳动节万岁”等标语。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主任谭平山“亲担大红旗先行”。

5月2日上午9时,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东机器工会礼堂举行开幕礼。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主持会议,主席由谭平山担任。大会听取了谭平山报告的劳动大会筹备情况,各地代表报告了工人斗争情况,部分代表进行了演说。

5月3日,大会原本休会一天,由于部分议程没有完成,于是决定召开一次临时会议。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讨论成立审查列席代表资格的审查委员会,最终临时会议从37名候选人中选出了由谭平山、张瑞成等11人组成的审查委员会。

5月4日,大会继续举行,出席代表101人,由谭平山主持。会议首先由审查委员会邓汉兴报告审查列席代表资格经过情况。同时为了更好地接收提案,准备议案,形成决议案,大会决定组建秘书团,经大会主席提名,会议表决,最终选定邓中夏、谭平山等9人组成秘书团,负责具体的提案、议案工作。

△ 一九二五年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总纲。

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由于部分劳动大会代表参加该会议,所以大会继续讨论议案。在议案讨论的过程中由于代表们立场不同,在一些议题上会发生争论,主导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协商表决、求同存异等办法,化解矛盾,牢牢把握大会的宗旨和方向,保证了大会议程顺利进行。

大会代表还先后参加了广州互助总社在东园举行的欢迎会、广东全省工会欢迎会、广州车衣业女工会举行的欢迎会,呼吁加强全国工会之间的联系。部分代表还前往香港与海员工会联欢。通过这些活动,中国共产党促进了青年学生与工人群众相结合,增进了各工会之间的了解和团结,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初步到达香港并走向海外。

5月6日上午,大会顺利闭幕。大会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案》《罢工援助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等10项决议案。大会还发表了《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言》。这个宣言道出了当时千千万万工人的心声,展示了劳动大会的精神。它从当时工人所受的悲惨待遇出发,号召全国工人消除隔阂,不分地域,不分党派,不分男女老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它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以宣言的方式,向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呈现。

一次劳大的召开,正值社会动荡不安、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时期。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压迫、资本主义剥削,使得工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致力于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的斗争。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使命下应运而生。大会召开的原则是不分党派,只要是工会组织便邀请其参加,这就使得各地的工人代表第一次有机会聚集在一起,中国工人运动从此走上全国团结的道路。大会的召开,不仅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更开创了中国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的新纪元。

一次劳大后,党员队伍和党领导的革命工会进入快速发展期。1923年6月,工人党员由1922年6月底的21人激增至164人,使党的力量不断壮大,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工人党员干部。

△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二次劳大: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925年4月8日,上海《民国日报》刊出一份《关于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通告》:
全国各工团公鉴:
我工人阶级为谋全国大团结起见,曾于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在广州开过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并由大会委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次年召开第二次大会。嗣因二七惨变后,全国工团皆在严重压迫之下,第二次大会竟不能召集,各处工团无不引为遗恨。敝会等以中国各工团,应即本阶级互助精神,谋全国一致之团结,特发起于本年五月一日在广州召集中国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业由敝会等各派代表在广州设立筹备处,望全国各工团派遣正式代表出席(会员百人以上至一千人者派一人;以上每超过一千人得加派一人),须于四月二十七日以前赶到广州,并须携带正式证书及报告、会员名册等到会为荷。恐通知未周,特登报宣布。
发起者启: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汉治萍总工会、全国铁路总工会、广东工人代表会
5月1日,在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一群工人代表聚集在一处简朴的会场内,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与希望。这是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会议现场,一个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参加二次劳大的工人代表为来自全国166个工会组织的281人,代表全国54万有组织的工人。
当时的新闻报道了会议盛况:
五一节原为劳动者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纪念的日子,亦即工人阶级向资本家示威的日子。各国工人无不与此日举行大运动。本年五一节广州市工人亦同样举行。当日上午十时,即纷纷整队齐集广东大学操场。适值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及广东全省农民协会正在广州开会,两会共有代表五百余人,又加上青年军人联合会、黄埔军官学校、湘军讲武学堂、滇军干部学校、铁甲车队、飞机掩护队,亦整队参加。学校及各市民团体参加者也不少。到会人数总计不下十万人,赤旗飘扬,金鼓喧天,于严整中表现壮烈气象。
……
全体出发巡行。由会场左出越秀北路,经惠爱东路、转西行至永汉路,南行出南堤,西行至西濠口,折北行至太平路之西瓜园散队。沿途高呼:“八小时工作”“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工农兵联合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万岁”等口号。……声震全市,观者途为之塞,水上大小轮船及各工会门首,均停摆燃炮,相为呼应,市面乃现壮伟激昂气象。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开幕式上,奏乐、唱国际歌毕,由秘书长邓中夏报告工农死难诸先烈死难事实。其间,全体起立纪念诸先烈及孙中山先生,静默5分钟。接着,大会主席宣布开会理由,宣读各方面的祝词。
大会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经济斗争的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工农联合决议案》等30多个决议案,明确了国民革命中工人运动的革命对象、领导力量和斗争目标。这些决议案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会决议指出“中国工人为自身的解放,必须担任民族革命的急先锋”“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非得工业的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提携着广大的农民群众进行,是不能成功的”。在国共合作背景下,这一思想为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认清自身地位、争取革命领导权提供了正确指导。
大会指出,农民是工人天然的同盟者,大会不仅倡导工农联合,还要联合士兵,致力于推动工农兵等被压迫阶级的大联合。大会意识到各国的无产阶级亦受他们本国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因此谋求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大团结,通电加入赤色职工国际,开创中国工人加入国际工人组织与世界工人联合的先河。
大会宣告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国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全国工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团结与统一。同时,也宣告为期3年零9个月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正式撤销。
大会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明确规定全国总工会以“团结全国工人,图谋工人福利”为宗旨,并对其主要职责、组织架构、公约、经费来源等做出具体规定。二次劳大决定中华全国总工会总会设在广州,并选举产生由林伟民、苏兆征等25人组成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推选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邓培、郑绎生为副委员长,邓中夏为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李森为组织部长,孙云鹏为经济部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总工会内设立党团,邓中夏任书记。
当总工会章程通过和执行委员会选出时,“全国总工会万岁”“工人阶级大团结万岁”之声不绝于耳。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是中国工人阶级组织化程度达到新高度的标志,也是中国工人运动新纪元的开始。从此,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工会汇聚在它的旗帜下,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六次劳大: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统一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对形势仍有错误估计,加之急于求反击,以及受共产国际和苏联影响,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左”倾错误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使处于低潮的工人运动一再受损失。

1933年初,由于白区工人运动形势恶化,中华全国总工会随中共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瑞金,与全总中央苏区执行局合并,改设为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同时依旧保留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名义。

1938年10月,鉴于中华全国总工会实际上停止了活动,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筹备建立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以加强对全国特别是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工人运动的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都建立了工会组织。1945年5月成立了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1948年,中国革命迎来关键转折点,解放战争胜利在望。7月31日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预备会议上,全体与会代表便一致决议,恢复具有光荣历史的名称 “中华全国总工会”。

这年8月1日至22日,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18人,有解放区职工代表、各解放区职工会的代表、国统区城市的工人代表以及各产业部门的代表,代表全国有组织的工人283万余名。

中共中央在给大会的祝词中指出:六次劳大的召开,宣告了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全国工人中的分裂政策已经最后破产,全国工人运动重新在革命的旗帜下统一起来。当前,工人阶级的最大任务,就是首先团结自己,并以自己的英勇奋斗与自我牺牲精神去团结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与一切爱国分子帮助人民解放军,坚决彻底地歼灭国民党的反动军队,推翻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统治,建立独立自由强盛和统一的共和国。

陈云作《当前中国职工运动的总任务》的报告,指出包括解放区、国统区在内的全国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当前的总任务是,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朱学范向全体到会同志作《关于国民党统治区职工运动的报告》,并在六次劳大闭幕式上宣布中国劳动协会以团体会员资格加入中华全国总工会。

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阐明了工人阶级在进行彻底推翻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在中国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应该而且必须站在最前列,成为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不仅要夺取、保持和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

六次劳大是一次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一次奠基大会,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白区和革命根据地的工人运动的经验,标志着长期处于分散、分割状态的中国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再度实现团结统一,制定了正确的工运方针和政策,中国工人运动自此踏入全新的历史阶段,中华全国总工会得以恢复与重建,对动员全国工人阶级积极行动起来,支援人民解放战争,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陈云、李立三、朱学范、刘宁一、李颉伯等53人当选为委员。10月,全总六届执委会在哈尔滨举行首次全体会议,推选陈云为全国总工会主席,李立三、朱学范、刘宁一为副主席。1949年5月,全总常委扩大会议推选刘少奇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陈云提议,由李立三担任常务副主席。

至此,中国工会发展和工人运动在经历苏醒、奠基、高潮和波折之后迎来了新起点,完成了组织上、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统一与转变。

六次劳大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随着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全总机关先后两次南迁,1948年12月迁至沈阳,1949年3月迁至北平。全总到达北平后,开始加强对全国工会工作的指导,为组织群众开展经济建设,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努力着。

1949年3月5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开幕。在这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著名的论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毛泽东说:“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不是依靠工人阶级,而是依靠贫民群众。有些更糊涂的同志认为是依靠资产阶级。我们必须批判这些糊涂思想。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一步一步地去战胜这些敌人。”

这年7月,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召开,规定了全国各级工会的组织系统和一些制度规章,提出把全国工人阶级首先是产业工人组织起来的任务。全国范围内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建立,工会会员迅速发展,在巩固政权建设、恢复生产建设、广泛教育职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工人阶级站起来了!

(作者为作家、文史研究专家)


者:吴志菲

文字编辑:李冰洁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