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公布,三明市连续9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永安市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三明,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苏区土地,总有一抹红格外靓丽。从星火燎原的革命年代,到如火如荼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始终在三明这片热土上赓续流传。
近年来,三明军地双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进双拥工作,谱写了军政军民团结奋进、共筑伟大强军梦的新篇章。
高站位:建构双拥工作机制
战略高度谋划推进。军民关系是国家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双拥工作责任重大。三明市每年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军地协调会议,同时将双拥工作纳入党政军领导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绩效考核。“循大道,至万里。”2025年,三明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永安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出台举措排忧解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三明市高站位部署推进双拥工作,出台《关于开展“我为部队办实事”活动的通知》《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九条措施》《关于协同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的十二条措施》等文件,为全市双拥工作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政策体系。
出实招:聚焦服务练兵备战
紧盯“前沿、前线、前哨”。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既有铸剑为“犁”的向往,也有铸剑为“篱”的守望,支持部队建设至关重要。全市投入4.69亿元,支持驻明部队“四项设施”建设,其中建宁县民兵训练基地总建筑面积约9583.41平方米,明溪县人武部新营区建筑面积约3776.34平方米。采取直接“交钥匙”工作法,代建部队提出的项目;协调驻军部队开展军事项目建设、军用土地置换等,汇总上报1800多亩军用土地置换意向需求。
瞄准“后路、后院、后代”。后方连着前线。近年来,三明市不断把官兵“后方”打造成服务的前沿,实行积分选岗“阳光安置”,在省内率先提出合理安排营职军转干部职务职级办法,转业军官100%安置在公务员和参公岗位,退役士兵和退出消防员100%安置在行政机关、事业工勤和央企岗位。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125人,为1157名军人子女办理入学入托,让军属的生活得到保障,让前线的官兵专心备战。
筑牢“铜墙、人墙、心墙”。退役军人既是双拥对象,又是双拥力量。近年来,通过市县联手,三明市成功打造了一支以“火箭救援”统一命名、以退役军人为主体、队员总数超千人的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三明市各区县退役军人志愿救援力量一小时响应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累计响应任务1792起,出动人员3.5万余人次、车辆7148车次,开展寻人救援1310起,转移受灾群众3000余人,服务总时长按单人计算累计超过28万小时,筑起了保护城市安全的铜墙铁壁,成为了政府救援力量的有效补充,在拥军支前、国防教育、抢险救灾、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发动:上下同心温暖军心
贯通就地就医绿色通道。针对部队官兵“看病难、看病远、不方便”等问题,永安市先行先试,在省内首推驻军“就地就医”保障新模式,通过“财政专项保障+军地协同管理+服务流程再造”组合拳,实现了机制创新、资源整合、长效运维三个目标。自2023年5月份正式实施以来,累计服务官兵1919人次,支付医疗金额64.48万元,治愈率达95%以上,切实解决了驻地官兵练兵备战的后顾之忧。

2024年7月初,驻永某部战士小江在体能考核中突发热射病严重脱水,随时有生命危险,部队卫生队立刻联系永安总医院急诊科,在医务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半小时内就完成救治,及时挽救了战士生命。类似事件让部队官兵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就地就医”政策带来的便利和安全感,满意度达100%。

打造司法拥军三明样本。既有稳扎稳打,也有锐意改革。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党建为引领,主动融入双拥工作大局,通过拓展深化诉内维权、诉外服务、双拥共建的“三项服务”拥军工作体系,当好维权“知心人”、服务“贴心人”、共建“暖心人”。三明市还成立了司法拥军协同中心、聘任退役军人担任法院特邀调解员、实施部队“法律骨干”培养计划,打造司法拥军工作的“三明样本”。2020年10月,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荣誉称号,系全省唯一、也是全国法院唯一获此项殊荣单位。2023年3月,三明中院民一庭获评东部战区六省(市)涉军维权工作先进单位。
解决退役军人后顾之忧。让全国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享受专属优惠的政策,暖了老兵心,续了双拥情。“我是1994年退役的,优抚政策给我们实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乘坐公交车在市内可以免费,还有全市国有A级景点全部免票,这些都是很实际的帮助。”退役军人苏庆泽动情地说道。
退役不褪色。通过举办退役军人教师资格证专项培训,重点引导近五年来退役士兵报考教师资格证,积极参加中小学教师招聘。据统计,全市目前共有“兵教师”115名,其中2024年专岗招聘、公开招聘和退役安置等方式新入职“兵教师”14名。在2024年全市新任教师公开招聘中首次设立了退役军人专门岗位5个,挖掘宣传5名“兵教师”先进事迹;全市还有50余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各类研学基地、户外拓展等机构“兵教官”,培训学员227100多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这些“兵支书”“兵教官”“兵教师”等典型,形成了雁阵效应。其中,退役军人、半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林上斗被评为2019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他说道:“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部队锻炼了我,我退休回到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担使命:军民携手谱写新篇
真情守护驻地安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亲人子弟兵。驻明部队广大官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驻地当故乡,帮扶帮建。四年来,先后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4000余人次参与抢险救灾,他们行动迅速、冲锋在前,协助转移群众1500余人,抢修道路300余次,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慷慨解囊扶贫帮困。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他们还主动担当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部村共建、乡村振兴、“平安三明 ”等建设工作。无论是主动参与植树造林、义务献血、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还是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建立“联勤爱民基金”、定点帮扶畲族乡……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军地共建连接山海。双拥建设离不开结对共建。全市法院与26家在明驻军单位结对共建,“税务蓝”携手“军营绿”,让双拥共建与全市上下深度交融。这座结对共建之桥也正跨越山海,连接漳州、广东区域。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与海军“三明舰”“建宁号”的常态化交流共建,更是让城市与战舰同呼吸、心连心。
多年来,青山碧水见证“双拥成果”,军民互助写就“三明答卷”。巍巍虎头山,悠悠沙溪水,将共同见证双拥之花在三明这片红色土地上,绚丽绽放!(福建省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