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春旺】日前,随着蚂蚁消金、南银法巴消金2024年经营数据披露,31家持牌消金公司中已有17家公布了2024年成绩单,其中4家消金公司营收超百亿。从已披露的业绩报告来看,行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部分头部消金公司营收利润双双下滑,中小消金公司业绩普遍上涨。
头部消金机构业绩承压
增速放缓
据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招联消金、蚂蚁消金、马上消金、兴业消金、中邮消金、中银消金、杭银消金、海尔消金、宁银消金、苏银消金、哈银消金、湖北消金、北银消金、小米消金、建信消金、阳光消金、南银法巴消金17家持牌消金机构公布了2024年成绩单。
其中招联消金、蚂蚁消金、马上消金、兴业消金营收过百亿,依旧保持行业头部地位。蚂蚁消金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13亿元,同比增长76.31%;营业利润35.81亿元,同比增长2090.20%;净利润30.51亿元,同比增长1913.64%,平均一天赚约834万元。
不同于蚂蚁消金的营收、利润双增长,被称为“消金一哥”的招联消金2024年总资产1637.51亿元,同比减少126亿元,缩水7.18%;营业收入173.18亿元,同比下滑11.65%;净利润30.16亿元,同比下滑16.22%,出现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首次“三降”。
兴业消金同样面临困境,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821.2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12%;2024年实现营收100.67亿元,同比减少9.91%,净利润4.3亿元,同比减少76.82%。兴业消金表示,受外部环境影响,当前金融行业普遍承压,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在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作用下增速放缓。
业内人士认为,头部消金公司业绩下滑,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和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导致头部公司市场份额被分流。另一方面,过去依赖的“高收益覆盖高风险”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逐渐失效,而侧重线下业务的模式也面临重成本、重人力,以及长账龄资产风险暴露相对滞后等问题。
中小机构突围
业绩普涨
与头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邮消金、海尔消金、哈银消金等中小机构实现业绩普遍上涨。
邮储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中邮消金2024年实现营收75.41亿元,同比增长8.47%;净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54.02%。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67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7%。
中邮消金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在宏观经济复苏承压、居民消费信心波动的背景下,公司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效益优先”高质量发展,锻造“自主可控”核心竞争力,努力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实现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稳步增长。
红星美凯龙财报显示,2024年海尔消金实现营收31.69亿元,同比增长27.32%;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21.92%。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293.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3%。
2024年,海尔消金依托股东资源,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聚焦家电、家居、教育、医美等细分消费场景,为各类群体提供小额、分散的金融服务。其“场景+金融”的模式不仅提升了用户黏性,也降低了风险敞口,为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
此外,截至2024年末,建信消金总资产125.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04%;2024年实现净利润0.1亿元,同比增长115.38%;宁银消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超65%,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幅达50.17%;哈银消金总资产增长14.01%,营收增长13.46%,净利润增长11.03%;小米消金总资产增长32.07%,净利润增长51.32%;湖北消金总资产增长34.59%,净利润增长24.60%。
中小机构业绩增长得益于其业务基数小,在业务拓展和增长方面灵活性高,运营和风控成本相对容易控制,部分机构通过加强股东协同、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式,拓展业务渠道,提升了经营效益。
加速不良资产出清
面对业绩分化与市场变化,消费金融公司密集采取行动。为降低不良率,满足监管要求,消金公司密集开展不良资产出清工作。
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贷款转让成交规模合计达414.4亿元,仅2025年4月以来,已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挂牌9期不良资产转让项目,比如招联消费金融在2025年4月14日一日披露两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转让公告,两期合计转让不良资产总额达到17.49亿元。
从挂牌转让价格来看,消金公司的不良资产包起拍价格不断走低,兴业消金2025年第一期1.02亿元的不良资产包,起拍价为457万元,约为0.4折。捷信消金发布2025年第一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公告,项目竞价起始价为2150万元,约为未偿本息总额的0.3折。
同时,为向合规靠拢,消金公司纷纷增资补血,今年1月,唯品富邦消金注册资本增加至10亿元;3月7日中信消金增资申请获批,其注册资本从7亿元增至10亿元;3月24日,锦程消金增资申请获批,注册资本从4.2亿元增至10亿元。
据统计,目前注册资本尚未达到标准的消金公司还有6家,分别是北银消金、幸福消金、蒙商消金、厦门金美信消金、晋商消金、盛银消金。
此外,消金公司人事变动也较为频繁,仅2025开年以来,就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发生变动,涉及董事长、董事、副总经理及首席风险官等多个关键岗位。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