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力度太大忍不住狂下单?
据湖北日报消息,近日,浙江的时先生(化名)因为热衷于参加各大外卖平台的活动,每天都在“0元购”各个品牌的奶茶,平均一天要喝上四五杯,结果喝成了“三高”和痛风,也把自己喝了进了医院。
据橙柿互动·都市快报消息,7月23日晚上10点多,一名面色苍白的年轻姑娘走进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急诊中心,来到导诊台前一边讲述她的情况,一边手也不自觉地发抖。医生接诊后,迅速做了动态心电图和血液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最快心率132次/分,血钾偏低3.2mmol/L(正常3.5–5.0 mmol/L)。“我白天抢了三张券,两杯冰美式、一杯厚乳拿铁,想着不喝就过期了,所以就……”姑娘喘着气说。
急诊医学科孙陟中医师无奈表示,“三杯咖啡,加起来接近680mg的咖啡因,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指南》对成人每日≤400 mg的安全上限了。后续通过补钾、β阻滞剂、心电监护,患者的心率得到控制。”
“近段时间,尤其是晚上,心慌心悸来急诊的年轻人显著增加。”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急诊中心护士长王燕表示,绝大多数在导诊时医护人员一起判断后认为问题不大,等“那股劲”过去就行,留观后就回去了。但是也有一些确实喝了过量咖啡、奶茶合并一些基础性疾病,从而导致健康问题的人,需要及时治疗。
网友纷纷发言:


图片来源于社交媒体平台
常喝奶茶从里到外伤全身
常喝奶茶,不但会损害心、脑、胃、骨骼等体内脏器,还会摧残容颜、加速衰老,可谓是从里到外伤全身!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王海东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妇科王医生的科普笔记”刊文中,揭露了奶茶的3个真相。
真相一:奶茶不一定是真奶
有些商家为了扩大利润、控制成本,很少会用真正的鲜奶去制作奶茶,多半都是由奶精冲泡而成的。
奶精大多指植脂末,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影响身体健康。
1.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2.损害脑神经。影响正常记忆力,年龄增大后容易增加患老年痴呆的可能。
3.影响身体发育。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危害较大。
真相二:含糖量实在高
根据2020年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对16批次奶茶的检测调查发现,这批饮品的总糖量在10-66克之间,即使选择无糖的奶茶饮品调查,含糖量也超出国家标准规定。
经常喝含糖高的饮品,会增加患病风险。
1.糖尿病。过多的糖分在身体内无法代谢,体内血糖慢慢升高,如果长期大量喝含糖过高的饮品,急性糖尿病也很容易找上门。
2.加速衰老。过多的糖分在身体内会消耗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导致皮肤松弛,没有弹性。
3.体重过重。糖分堆积在体内,没有办法有效代谢,慢慢堆积,加速肥胖的步伐。一旦出现过度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都容易诱发。
真相三:咖啡因含量大
身体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1.失眠。奶茶里的咖啡因会导致神经兴奋,容易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
2.诱发胃部疾病。奶茶进入肠胃消化,大量的咖啡因会刺激肠胃,导致胃溃疡等疾病。
3.易骨质疏松。大量的咖啡因进入体内后,还可能造成骨质流失,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骨质疏松。
为了自己的健康
尽量远离奶茶!
怎样能减轻奶茶带来的伤害
为了健康,当然是不建议大家喝奶茶。但是道理都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对奶茶没有抵抗力。
如果偶尔喝一次奶茶,怎样能减轻奶茶带来的伤害呢?卫健委首批营养指导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在科普中国刊文中给出了几点建议。
1.选真奶做的
如果是现制奶茶,可以观察下店家是不是用鲜奶做的,有的会写“真鲜奶、无奶精、无植物奶油”,大品牌的相对比较放心,最好不要加奶盖;如果是速溶奶茶或预包装的液体奶茶,那就看看配料表,选第一位是真奶的,尽量不选奶精、植脂末的。
2.小料要选对
小料不要选波霸、椰纤果等加工食物,可以选择水果块、燕麦、龟苓膏、烧仙草等小料。
3.选无糖或少糖的
虽然市售无糖奶茶也存在有糖的可能,但毕竟还是比全糖奶茶低很多。
4.喝奶茶后少吃饭
奶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都不低,喝了奶茶当天就少吃两口主食、减少烹调油用量。
5.喝完记得多运动
一杯奶茶的热量至少要运动1小时去消耗,建议增加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等运动,平衡热量,预防长胖。
来源 湖北日报、橙柿互动·都市快报、南宁疾控、健康河南、健康时报、科普中国、新华网、南昌疾控、民生大参考、河南疾控等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曹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