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非遗新学堂 | 从课桌到非遗工坊:一场传统与潮流的奇妙碰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3:46:00    

你见过薄如蝉翼的树叶上,刻着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的哪吒吗?当非遗叶雕遇上当代国漫顶流IP,会迸发出怎样令人惊叹的艺术火花?

在贵州交通职业大学非遗工坊“叶创坊”工作室里,一场关于梧桐叶的“神话级变身”正在上演——随着叶脉化作混天绫的飘逸纹路,叶柄勾勒出哪吒桀骜不驯的轮廓,一片片普通的叶子在王波和同学们手中重获新生,那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少年英雄就这样栩栩如生地跃然叶上。

王波和团队创作的叶雕作品

王波是叶创坊工作室负责人、贵州交通职业大学教师。“选择哪吒这个题材,是因为他勇敢无畏、惩恶扬善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王波凝视着叶雕作品说,“你看这娃娃的眼神,像极了我们刻叶时那股永不服输的倔劲儿。”

叶雕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巧妙融合了版画、微雕、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它尊重叶材的自然形态,巧借天然纹理,突出意境趣味,利用叶片纵横交错的脉络和自然残缺,雕刻出的作品既富有艺术张力,又饱含生命活力。

这项技艺的创作过程如同“刀尖上的舞蹈”。王波介绍,要在薄如蝉翼的叶脉上呈现完整画像,需要经历选叶、雕刻等近60道精细工序,仅雕刻环节就要耗时三天。特别是将哪吒形象融入其中时,那些飞扬的发丝和生动的表情细节,都需要在方寸之间的叶面上精准刻画,这既是对技艺的极致考验,更是对匠心的持久磨砺。

这场传统与潮流的跨界对话并非偶然。早在2015年,还是学生的王波就开始了对叶雕艺术的探索。为守护这门古老技艺,他和团队创立叶创坊工作室。

在工作室里,他们进行了上万次试验,研究过数十种树叶,最终通过融合现代工艺、化学技术和设计思维,让传统叶雕技艺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王波和团队创作的叶雕作品

2018年,工作室以贵州的秀美山水和多彩民族风情为灵感,创作出轰动一时的《小翼蝉 大贵州》系列作品。王波说,“叶片的选取与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图腾、名胜风景以插画的形式配合,每一片叶雕,不仅是一张植物叶片标本,更是贵州文化的传承。”

不仅如此,叶创坊团队还深入云贵高原采集叶材,融合微雕、剪纸等12项非遗技艺,开发出可保存百年的专利处理技术。其创作的《小叶禅》《京剧脸谱》《十二生肖》等系列作品不仅在国内多次展出,也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在2019年的世界进博会上,叶创坊的展品因其极致轻盈而被誉为“最轻”的展品,再次证明了其在创新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成就。

在守护传统的同时,王波还将叶雕艺术带进课堂。他开发的特色课程深受学子喜爱,通过寓教于艺的方式,让年轻一代在创作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叶创坊工作室团队成员正在创作

以赛促教的教学方式也结出硕果——团队先后斩获高校师生非遗文创大赛一等奖、全国公益非遗慈善项目铜奖等荣誉,作品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永久收藏。

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叶创坊工作室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宗旨,先后孵化出通途文创、锦绣黔行、非遗所思等多个学生双创团队,在实践中搭建起连接文创企业与市场的桥梁。

“最好的保护,是让传统活在当代人的生活中。”王波说,希望通过这些方寸之间的艺术创作,让更多人关注叶雕这门古老技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发现自然之美、传统之韵,雕刻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美美与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编辑 王雨

二审 谌贵州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