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胆中毒有哪些症状?
鱼胆中毒之后,发病速度很快,潜伏期为半小时到6小时左右。具体症状为: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通常最早出现,多发在服用鱼胆后1~14小时。
数小时后可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肝区疼痛、少尿、无尿、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腰痛等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功能受损,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休克,危及生命。
生活中如何预防鱼胆中毒?
安全吃鱼还需警惕这种疾病
1、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
2、谨慎选择食用鱼类
3、处理食物时生熟分开
4、保持厨房清洁
少吃这三类鱼
过度油炸的鱼:首先,高温煎炸后的鱼肉会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以及致癌物杂环胺;其次,鱼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在高温下会被破坏,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生鱼片:吃没有煮熟的生鱼会有很高的寄生虫感染风险。建议鱼肉还是做熟再吃,不要生吃。如果一定要生吃,尽量选择比较安全的海水鱼,选择规模大、有正规资质的购买渠道。
腌制的咸鱼: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人体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会使血管扩张、血红蛋白变性,增加致癌风险。
了解鱼各个部位的营养含量
鱼皮:鱼皮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亮氨酸也有一定抗癌功效。鱼皮可以凉拌着吃,口感脆脆的,很美味。
鱼头:鱼头含有一定量的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属于Omega-3脂肪酸,有助保护心脑血管。可以做鱼头泡饼和剁椒鱼头,不过要注意选汞含量低的鱼。
鱼鳔:也叫“花胶”,高蛋白、低脂肪,如果喜欢其口感,也可以食用。
鱼骨:富含钙等微量元素,可作为天然的补钙来源。比如做点香酥鱼骨小零食,或者可以磨成粉做调味料。
日常吃鱼小贴士
每周最好吃1~2次鱼,每周不要超过300克,还要吃其他禽畜肉、蛋奶和大豆坚果,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体型越大或者鱼龄越大的鱼,鱼肉中的甲基汞含量越高。汞聚集相对较低的有鲭鱼、鲑鱼、沙丁鱼、比目鱼、凤尾鱼、虾、金枪鱼等,并且这些种类的鱼类EPA、DHA的含量也较高。
红肉所提供的能量是鱼肉无法企及的,特别是鱼肉中铁元素的含量远不如红肉。健康的做法是摄入鱼肉、鸡肉等白肉略多,每日约75~100克,红肉摄入略少,每日约50~75克,相互搭配吃,保证营养的均衡。
野生鱼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受控制,养殖鱼生存的环境则有科学管理,重金属污染少。检测发现,野生鱼中的重金属汞含量高于养殖鱼。所以,购买养殖鱼会更加安全放心。


审核:乔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