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田园到网红,广东乡村逆袭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9:45:00    

开栏语

广东,最不缺少的就是变化。今年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重要节点。当前,全省上下正积极投身深入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通过实施县域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风貌提升、集成式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动员等“五大行动”,不断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焕然一新的县镇村。

即日起,羊城晚报·羊城派推出“风起南粤满目新——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栏目,走读南粤看巨变,看被“百千万工程”改变的新广东。敬请垂注。

踏青赏景、出行远游,这个“五一”假期,我们看到了被“百千万工程”改变的新广东:山海之间、城乡巨变;产业兴旺、游人如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广东乡村已成为南粤大地的又一张金字名片。这一切,离不开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实施的“百千万工程”,把乡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开启了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的生动实践。

我们还看到了越来越多不被“传统”定义的县镇村:云浮市簕竹镇黄塘村一座座富有科技感的鸡舍“镶嵌”在山坳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贯通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深化让越来越多的“想不到”出现在众人眼前,加快了广东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路中国式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5月1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重点农文旅项目——位于增城石滩的森林光影音乐公园正式开园,推出首场主题活动

山海之间,城乡巨变

从珠海的香洲港出发,乘渡轮经过雄伟的港珠澳大桥,50分钟就能来到万山群岛上美丽的桂山岛。海岛、乡村的新变化,让不少多年前到过桂山岛的游客连称“认不出来了”。

桂山镇下辖桂山、桂海两个传统渔村,长期以来,这里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石屋是桂山岛的传统特色住宅。随着时代发展,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海岛人口增长缓慢,常住人口减少,闲置的石屋出现老化现象甚至荒废。珠海实施“百千万工程”,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为了打造“百千万工程”海岛新样板,推进桂山岛的风貌提升被放在了第一位。在整改老旧石屋的同时,桂山镇率先推动一批老旧海岛平房变身“美丽庭院”。

如今,扮靓自家庭院已成为桂山岛居民的自发行动。桂山镇结合海岛村落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家庭文化、风土人情等特色资源,以“创美庭院”示范户为轴线,以点带面、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创建一批示范街、示范村,越来越多岛民转变成为庭院主人。

桂山岛

在桂山村平安路,沿着山路盘旋而上,路边是成片的美丽村居,目前已经变身面向大海的民宿,“五一”期间一房难求,即使是在平时周末,房价也多在200元-400元/晚。不少民宿的门口都挂着“创美庭院示范户”的木牌子,有不同的家风家训,还有改造前、改造后的图片对比,让游客直观感受到近年来海岛的变化。

这样的例子在广东各地乡村还有很多。据广东省文旅厅最新测算,假期五天(5月1日至5月5日),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沿线重点区域接待游客238.5万人次,同比增长13.5%;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119.5万人次,同比增长12.0%;纳入监测的100个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18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5%。

这背后,是广东文旅“城乡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城市联动周边乡村资源形成深度游生态圈,不仅让游客在一次旅程中体验到多元魅力,更让文旅发展成果惠及城乡,为“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注入更多新动能。

青春作伴,艺术“返乡”

“五一”期间,“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成为最吸引人的文旅产业阵地之一。自去年10月广州市旅游发展大会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推进会举办以来,这里就凭借丰富的山水林田资源,成为众多游客心驰神往之地。

南昆山、罗浮山、流溪河、增江等自然美景,已成为广州乡村游的热门去处。如从化区的天人山水度假区是日益成熟的自然教育营地,融自然、体育、教育于一体,提供了农田、森林、湖泊、村落等自然教育的广阔场景。孩子们可以在这座大自然课堂里参与少年越野赛,在亲子营地嘉年华中玩各种游戏,还可以加入露营大会。在此过程中,度假区产品与自然教育深度融合,孩子们也收获了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寓教于乐。

很多古村落因为多元融合的业态成为乡村游的“网红”打卡点。走进广州花都塱头古村,幽静的古村落里,艺术氛围浓厚。这座历史长达700年的古村,不卖门票,随手一拍皆是风景。除了逛古村之外,游客还可入住精品民宿,品尝五星级酒店星厨推出的“和春宴”,享受极具品质的乡村生活;“五一”假期的揭阳古城骑楼街区人头攒动,在思贤路头,一侧是正在修缮的旧骑楼,另一侧则是被细致修复的“陈和昌”“美东商店”“宝合”等老商号,新业态的进驻让这些百年老字号展新貌;还有佛山市大墩村,村中保存了大量的百年以上的老屋、祠堂、家塾等岭南特色建筑,还以艺术介入为支点撬动古村新生,30多位艺术家的入驻,对旧宅进行改造,打造不同的艺术空间,呈现出古村的更多的可能……

顺德大墩村正举办佛山市第二届青年艺术周。图/佛山市第二届青年艺术周组委会

乡村的吸引力,在于“百千万工程”在改变广东乡村面貌的同时,也在不断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差距。2025年一季度,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7元,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21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8个百分点。

越来越多情系古村古镇的青年回到故乡,他们曾因求学、工作而离开,如今却带着艺术和梦想返乡,不仅以青春视角重构古镇、古村的传统空间美学,更通过驻村艺术建设,孵化出融合文创、美育、休闲的新型文化业态。古老村镇与艺术青年们“同框”,一起创造乡村振兴的时代叙事。在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广东各地的变化正在持续激活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意识、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向群众发出“‘百千万’一起干”的热烈号召。

羊城晚报2025年5月6日头版报道

文 | 记者 许悦图 | 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