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匠心铸仁术 改革启新程——西安市中心医院“尚德精术”守护百姓健康福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0:08:00    

在古城西安的医疗阵地上,西安市中心医院始终以“尚德、精术、和谐、创新”为指引,在守护生命的征途上步履铿锵。面对医学领域的重重挑战,这里的医者们从未停下突破的脚步。他们化压力为动力,积优势为胜势,用实干诠释医者担当,以奋进书写时代答卷。

六个科室,六面旗帜,共同编织着医院锐意进取、守护健康的新篇章。从毫厘之间的精准操作到多学科协作的无缝配合,从微创技术的持续革新到诊疗模式的不断优化,医院的每一个科室都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奋进的篇章。这些看似独立的探索,实则共同勾勒出医院发展的清晰脉络。

从医者个人的精进不休到团队协作的合力攻坚,从技术设备的迭代升级到服务理念的温情传递,西安市中心医院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将“尚德精术”的承诺融入每一次诊疗,用“和谐创新”的实践回应着百姓对健康的期盼。在守护生命的赛道上,这里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古城百姓的健康福祉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拆弹”专家与生命赛跑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以毫米级精度守护生命中枢


心血管一病区


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的手术室里,无影灯下气氛凝重。面对一位突发凶险主动脉病变、生命垂危的病人,科主任潘军强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展开了一场与生命赛跑的精密“拆弹”行动。手术室内,空气仿佛凝固,每一道专注的目光都紧盯着关键的步骤,每一次精微的操作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无形的压力让医护人员的神经高度紧绷。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全神贯注的投入,团队在毫厘之间精准施为。当关键的步骤顺利完成,确认危机被成功化解,守护住患者生命中枢安全的那一刻,手术室内的氛围悄然转变。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如同舒缓的音符,医护人员紧绷的肩头微微放松,无声的默契和如释重负的暖意在眼神交汇中流淌。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成功,更是对生命至高承诺的践行。

这种叫“B型主动脉夹层”的急症十分凶险,潘军强主任带领团队用三维成像技术把弯弯曲曲的血管变成了清晰的“作战地图”。病区里的病床旁,随时待命的生命支持设备,支撑着这个团队每年完成上千台心脏介入手术,每一次操作都追求“毫厘不差”,这正是他们对“精湛医术”的最好诠释。

这些手术台上的硬功夫,离不开科室背后的钻研。作为西北心血管介入领域的排头兵,潘军强团队把科研创新融入日常治疗。能被身体慢慢吸收的支架材料、更精准的冠心病治疗方案,都是他们从7项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中摸索出的成果。实验室里的研究,最终都变成了救死扶伤的“利器”,正如他们常说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强”。

从潘军强主任连夜制定手术方案,到团队医生精准操作器械,再到护士们寸步不离的监护,这场生命接力靠的是所有人的默契配合。作为陕西省急性心梗救治的重要站点,病区的胸痛绿色通道24小时不打烊,已经挽救了几百个危急病人。

从拆好一颗“血管炸弹”,到搭建起覆盖区域的救治网络。从完成复杂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到培养出三十多名年轻医生,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始终用仁心做根基、医术做支撑、创新做动力。在与死神赛跑的战场上,他们用毫厘之间的坚守,践行着“一切为了患者”的誓言。当监护仪的滴答声变成安稳的生命节奏,这群守护心脏的医者,正继续在行医路上书写着更多温暖的故事。


方寸之间见乾坤

——神经外科于毫厘间守护生命星河


神经外科


当医生拿起显微镜,灯光像一道光刺破了黑暗。手术钳在脑组织的缝隙里小心翼翼地移动,每一步都精确到分毫。

前不久,一位深受颅脑疾病困扰的病人慕名来到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寻求救治,在神经外科主任龙乾发的带领下,成功为患者打开了一条健康之路。这样和生命赛跑的紧张手术,每天都在精准地进行着。面对颅脑深处的复杂病灶,龙乾发团队连夜制定周密方案。依托现代影像技术精准定位,通过精密的显微操作实施诊疗,团队以精湛技艺化解风险,为患者重获健康希望。这正是神经外科践行“尚德”精神的真实写照。

手术室里的显微镜就像个“生命放大镜”,能把头发丝那么细的神经纤维看得清清楚楚。龙乾发团队自己研发的微创技术,让开颅的伤口缩小到硬币大小。还有电生理监测仪,实时守护着负责说话和运动的大脑区域,就像装了个“神经警报器”。此外,龙乾发主任带领团队把干细胞外泌体的研究成果用到了临床中。这些外泌体就像“细胞快递员”,带着修复的“指令”,给脊髓损伤的患者重新带来了站起来的可能。团队的12篇重要论文从实验室用到了病床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3项专利,也变成了新的手术方法。

在神经外科的培训基地里,年轻医生正对着立体定向仪全神贯注地练习。龙乾发主任独创的“三维阶梯教学法”很有特色,用3D打印的病灶模型做实战练习,借助VR技术模拟血管缝合,让年轻医生在“没风险的练习场”里就能练出好手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从切除一个脑瘤到建立神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从完成高难度的脊髓手术到培养出60多人的精锐团队,神经外科的医生们以仁心为灯、精术为刃、创新为炬,在方寸之间践行大医精诚,当无影灯照亮之时,这群守护生命禁区的医生,正用坚定的信念书写着神经外科的新故事。


德技兼修 破壁攻坚

——胃肠外科(普外二科)于细微处重塑生命尊严


普外二


当肿瘤位置极为特殊,传统观点认为保留功能面临巨大挑战时,寻求治疗的患者往往会感到忧虑。但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普外二科),团队凭借毫米级的精细操作,不断尝试为患者守住生活的尊严与质量。

一位病人查出肿瘤,因位置特殊,又想保留肛门。面对病灶位置特殊且病情复杂的双重考验,西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普外二科)没有轻言放弃。他们依托精准定位,清晰把握病灶边界,借助高清微创技术,在有限的操作空间内稳定施术,最终达到了施治目标。

高难度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多学科力量的紧密协同。针对病情复杂的患者,科室会及时启动多学科诊疗模式,汇集相关学科的资深专家智慧,共同深入研讨病情,动态优化后续治疗策略。这种高效协作的模式,让许多原本因病情复杂而被认为手术难度极大的胃肠肿瘤患者,重新燃起了希望。不同领域的专业见解在此交融,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方案,从而争取更理想的治疗结局。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高小鹏主任带着团队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用4K荧光腹腔镜做淋巴清扫,就像有了实时地图一样精准;经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能让腹部不留伤口;保留幽门的胃癌手术,既治好病,又能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受太大影响……有着二十年临床经验的他,手术稳准,又坚守医德,正是科室“尚德精术”精神的体现——他手中的手术刀,始终围绕着患者的健康转动。

从打破“保肛禁区”,到多学科联手诊疗,再到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革新,胃肠外科(普外二科)在毫米之间的精细手术中,以“尚德、精术、和谐、创新”为准则,用技术优势为患者赢得了健康。在医师节到来之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当精湛的医术配上深厚的仁心,就能在最困难的时候,为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精术尚德 护铮铮铁骨

——骨二科以创新之笔绘就健康新篇章


骨科



当患者怀着对健康的深切期盼,选择西安市中心医院骨二科寻求诊疗时,这份托付不仅是对医疗技术的信任,更是对“尚德精术”院训最生动的诠释。在西安医疗资源密集的版图上,西安市中心医院骨二科如静水深流,凭借扎实内功与创新锐气,悄然成为一方百姓骨骼健康的坚实堡垒。

北大街老院区里,老年骨科与保膝治疗是闪亮名片。面对疾病谱悄然变迁与地域人群的特殊需求——无论是周边老年市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膝关节炎顽疾,还是外地老年游客突发的意外摔伤,骨二科总是以“优先满足群众需求”为圭臬。科主任杨寅要求团队掌握多技能、强化多学科协作,让老年患者在安全前提下,尽享精准微创、个性化诊疗的福祉。一例例成功手术背后,是让技术跨越地域阻隔、普惠病患的仁心实践。

在经开院区,骨二科的创伤救治与运动损伤修复是另一重要阵地。这里配备了高清晰术中导航、神经监测、脊柱内镜等尖端设备,构成医疗安全与质量的“硬核”保障。无论是突发严重复合伤的高效抢救,还是关节镜下精密的运动功能重建,团队皆能迅速响应,在挽救生命与肢体的同时,竭力恢复每一分宝贵功能。每月超百例手术,三四级手术率逾50%,数据无言,却是“精术”追求的最佳注脚。

骨二科的进取远不止于临床。科室科研聚焦于临床内固定物研制、新型骨材料应用、老年围术期管理等前沿领域,手握6项省市级课题成果、8项专利及80余篇核心论文。教学阵地同样硕果累累:作为规培基地,为空军军医大学、西安交大医学院等高校培养了大批骨科菁英,将“创新者强”的信念薪火相传。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从守护市民日常筋骨之需,到成为外地患者跨省求医的目的地,骨二科以尚德为根、精术为刃、和谐聚力、创新领航,在“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的信念驱动下,为众多病患铺就了一条坚实可靠的健康之路——这铮铮铁骨守护者的身影,正是对医者初心与时代使命最响亮的回应。


胃壁上的微雕艺术

——消化科以无痕之术重启生命律动


消化病院

面对消化道内复杂病灶的挑战,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团队展现出精湛的技艺与强烈的责任感。在精密的操作下,团队成功为多位患者解除了病痛困扰,体现了微创的优势。庄坤主任带领团队,将内镜中心视为守护健康的精密阵地,依托先进设备进行细致探查与干预。科室每年完成大量内镜下微创干预,力求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恢复体验。科室在“早期胃癌精准诊疗”领域的系统性工作,还获得了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肯定。

科研战场上,科室同样激荡革新。作为西北首家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团队以菌群移植技术重建肠道平衡,为顽固性肠炎患者开辟新路。庄坤主任带领的博士团队将6项国家级课题转化为消化道早癌智能诊断系统,30篇核心论文化做个性化治疗方案,让实验数据突破与技术迭代成为患者的希望之光。

庄坤主任曾在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进修学习,在她的引领下,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被评为陕西省重点专科,西安市医学优势专科,消化内镜中心是西安市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现如今,消化科正凭借着“以身作则、示范带动、知重负重、唯实唯勤”的信念,改变着消化疾病的诊疗格局。当高龄患者的家属握着医生的手哽咽道谢,当幽门螺杆菌专病门诊让打工族不再受胃痛折磨,消化科做的不只是治疗,更是对“和谐医患关系”最温暖的诠释。

潮涌海天阔,风劲好扬帆。从切除一颗胃肿瘤到搭建全国早癌筛查网络,从完成复杂内镜手术到培养出高学历、高技术的医疗团队,消化科以医德为魂、技术为骨、创新为脉,在消化道这个“隐秘的战场”上,书写着医者的赤诚。当钛夹在胃壁上“绽放”成希望之花,这群在细微处施展医术的消化科医生,正为万千患者铺就一条少痛苦、快康复的健康大道。


以爱为舟 渡生命长河

——血液病院仁心精术点亮重生之光

血研所


当一份承载着希望的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患者的血管,层流病房里凝聚着对生命的深切期盼。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病院·西安市血液病研究所,曾见证过众多生命与医学力量携手前行的故事。面对病情危重的血液病患者,西安市血液病研究所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面对复杂严峻的病情挑战,西安市血液病研究所血液内科主任、西安市血液病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宋艳萍教授、李光主任医师带领着经验丰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团队,迅速展开了全面的救治工作。在确认具备移植条件后,团队果断运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为患者搭建起通往康复的生命之桥。距离无法阻隔医者的仁心,团队的全力投入为身处困境的患者家庭点亮了前行的方向。

在封闭的层流病房里,一场和死神赛跑的战斗悄然展开。移植后最危险的那段时间,医生团队用科学的治疗体系做防护,成功解决了感染、出血等可能致命的问题。当新的细胞在病人体内慢慢生长,说明这里的医疗技术又有了新突破——这里不只是西北重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更是能帮患者改写生命故事的地方。

血液病研究所一直在努力前进。作为国家及省级的重点医疗科研单位,团队把新技术用到看病救人中。从血液肿瘤全程管理,到出血凝血疾病的精准诊断,再到细胞治疗的新突破,还有九个专科中心的建设,都能看出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这里的159张病床,不仅用来治病,还承担着培养医学人才的任务,研究所的治疗和科研一起发力,正帮更多患者走向新生。

岁月镌刻梦想,奋斗铸就华章。从病人坚强的眼神,到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书写下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从一个个生命重获新生,到逐步建成九个血液病亚专业诊疗中心,西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病院·西安市血液病研究所始终用爱心做方向、技术做动力、创新做支撑,在救死扶伤的路上践行着医生的誓言。当爱和希望驱散疾病的阴影,这座用仁心和医术搭建的生命方舟,正带着更多人驶向健康的未来。


彭朔 张狄(西安市中心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