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在上海创业,其实主要还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医疗和科教资源,我们公司所处的宝山区淞南镇就离复旦大学很近,平时沟通和合作非常方便。”
致公党党员、上海喜迈思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一佳在近日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下称“50人论坛”)发布会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作为一名清华大学毕业的“90”后,李一佳2015年回国创业,从事干细胞领域的研究。
同样是生物医药领域,2023年,29岁的曹玄烨从全球顶尖癌症研究中心——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返回家乡上海创业。短短两年时间,玄言生物的年营收已超过千万元人民币,团队平均年龄为28岁。
像李一佳、曹玄烨这样的双创青年不在少数。上海正通过加速优化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持续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吸引创业者、产业专家、海外人才、留学人才等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人才留驻上海,成为这座城市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
根据去年50人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创新创业生态研究报告》,上海拥有660万的常住青年人口。在历年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的入选案例中,98%的创业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超过七成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接近四成拥有博士学位。
历经五年,这一以“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为核心理念的50人论坛,已成为面向世界的“创新创业会客厅”和服务青年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据主办方介绍,将于5月10日举行的第六届50人论坛,上午进行主论坛活动,下午举行首次“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聚焦青年创新创业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创新打造“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以青年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服务,探索投资机构与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融通合作新范式。
三大先导产业人才集聚度超80万人
作为全国三大科创中心之一,上海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为突破口,正在形成“青年与城市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官方数据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产业的人才集聚度已经超过80万人,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占了全国的40%左右。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作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队伍是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曾介绍,在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超千名从业者中,近1/3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企业创始人、CEO、CTO,平均年龄不过30多岁。

无问芯穹创始人夏立雪就是其中一员,这位50人论坛的“90后”代表,清华大学毕业后在2023年5月创立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虽然他们创业时在 “模速空间”的办公区域是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格子间,但这家初创企业仅用16个月就成长为准独角兽企业。今年2月,模速空间联合无问芯穹推出算力生态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免享即申”100万元等价算力礼包。
“我们希望解决企业找不到需要用的算力以及不太会用算力的问题。”夏立雪说,在他们眼里,“模速空间”的每家人工智能企业在这里都不是孤岛,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态连接。上海通过政策引领、全产业链布局、强大算力与数据支撑、人才集聚及资本助力,构建了世界级AI发展环境。
另一位50人论坛代表彭志辉,除了是B站的百大UP主,也是曾经华为招揽的“天才少年”之一,离职后于2023年创立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并任CTO,半年内完成7轮超十亿元融资。在彭志辉看来,目前国家和上海对人工智能的支持为他们这类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智元将持续推动具身智能行业AI+本体的全栈技术发展,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产业化、商业化落地”。
而往届50人论坛的青年代表——2014年就开始创业的李明瑞,在多个城市辗转后于2017年将公司落在了上海,带领团队在国内独立发行了自研的第一款产品《明日方舟》。他告诉第一财经,上海在游戏领域虽然算是后发力的一个城市,但是先天的创业条件,不管是认同游戏文化的小伙伴,还是潜在拥有制作游戏技能的年轻人方面,都有比较好的集聚,“所以很快就找到公司需要的人才了”。
为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上海此前已发布了未来产业新政布局新赛道,并正开放众多新赛道的应用场景,让创新企业找到落脚点。
根据已公布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就未来人才提出了“雁阵计划”,推出一批面向全球的“揭榜挂帅”项目,充分赋予科学家自主权和决策权,营造自由探索的良好氛围。引进全球顶尖人才、科研团队和创新型企业,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利益风险分担机制,推动研发活动产业化,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功能,跟踪未来技术创新成果,培育未来产业创新人才,支持申报各类人才计划。
今年新设嘉年华
如何在创新人才中挖掘有潜力的创业者和有成长后劲的初创企业,让初创企业成为载体发展和产业创新生态发展中的重要一员,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中的重要一环。
从最初的“政策宣讲会”到如今的“生态赋能体” ,50人论坛还将如何为这些年轻的创业者提供“升级”服务?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的论坛将首次举行“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聚焦青年创新创业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以青年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服务,探索投资机构与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融通合作新范式。
前期遴选出的15个项目将直通现场路演,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和前沿科技三个赛道,初创企业可通过现场展示项目亮点,与投资人、产业专家、龙头企业代表及媒体展开深度交流互动,立体呈现青年科创全景,完成高效资源对接。
“因为本次活动会有投融资的服务,我想也许在这个活动上能获得更多的投资接洽机会。”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回国来沪创业的上海智康加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培麒对第一财经说。

谈及今年新增青年科创嘉年华的意义,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秘郭加广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介绍,本届论坛下午将首次重磅推出“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旨在打造“伯乐”与“千里马”的大集会,启发前沿创新思想的大碰撞,促成多维创业体系的大交融。
此外,论坛将发布“上海青年科技创业十大先锋”,公布“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十大优秀案例”,并面向全球青年,继续开放“上海创新创业十大研修营”。
主办方单位之一——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经理高天灵告诉记者,今年研修营是在已申报的15个研修营基础上遴选产生,继续面向全球青年开放报名,对华人华侨、沪港澳青年、海归创业独角兽、女性创业者、来沪青年企业家等主体有针对性地开营开课,打造多层次全方面的赋能课程。活动参与热情很高,去年全年共计20个营,吸引了全球2255人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