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防汛备汛,“一失万无”的警钟须长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20:5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张萍

南方新一轮大范围降水正在进行中,5月8日傍晚潮新闻的直播镜头下,全省各地一片水雾蒙蒙。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5月8日是这轮降水的最强时段,全省内多地有明显阵雨或雷雨过程,雨量可达大雨部分暴雨,很多浙江人都是在降雨提示中抓紧往家里赶的。同时,浙江省水利厅、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预警,多地防减救灾办发布工作提示,要求切实做好强对流天气防御工作。

防汛工作是浙江每年都要答的“必答题”。作为洪涝台旱灾害多发易发的省份,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宁可”、“三个不怕”的科学防台理念深入人心。2004年8月12日,台风“云娜”正面登陆温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24小时内三次前往省防汛防旱指挥部,指挥部署防御台风工作,提出“不死人、少伤人”的防台目标要求。每年进入汛期,这些生动事迹和明确要求中蕴含的人民至上理念、防灾减灾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都会更加凸显。

2024年6月,淳安县公路服务中心党员应急先锋队全员出动,抢修道路、排除积水,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记者 董旭明 拍友 胡莹 韩潇 摄

地球不平静。近些年,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尤其是2024年,全球持续异常高温、海洋热浪频繁、八成珊瑚白化……浙江也经历了冰雹等强对流频发、多地遭遇“暴力梅”、夏季高温破纪录、秋台风“扎堆”、年平均气温再创新高等考验。这些显著变化,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成因,提升极端事件的预报预测能力,提升全社会应对能力。浙江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集,气象灾害影响存在放大效应,所以升级防灾减灾能力更显必要。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以防为主”“精准预警响应”“突出临灾预警”“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等重要指示精神,浙江近年来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预警为令、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比如去年6月应对“暴力梅”,“1833”联合指挥体系迅速“激活”,有效了发挥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作用。这类把“防”靠前置顶的制度工具,其技术支撑和应用场景还可以深入探索、继续创新。

科技的力量大有可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兴起之初,很多人都盼望着这些钢筋铁骨、变化万端的家伙,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更大用处,减少人员伤亡。最近在杭州举办的2025防灾减灾大会上,确实能看到不少新装备、新方案。加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防灾救灾装备研发,为相关产业赋能,是实现科技造福人类这一人文宗旨的题中之义。

当然,人还是核心。“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的灾害隐患”是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拿暴雨来说,暴雨大风天要注意哪些事项?水位上升了怎样应对、向哪转移?紧急避险要防止哪些危险?种种安全知识得尽量做到人人知晓。除了群众,党员干部更是织牢基层防线的中坚力量,不久前的省委常委会议上,王浩书记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工作。防汛备汛的值班值守、应急处理,绝不可因麻痹大意掉链子,“一失万无”的警钟必须长鸣心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