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立25周年之际,盖茨基金会宣布未来20年的慈善支出将达到2000亿美元,以加速实现让所有人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生活的目标,并在2045年底停止运营。
盖茨基金会主席比尔·盖茨在个人博客中写道:“当前有太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不应该把本可以用于帮助他人的资源据为己有。”
基金会方面表示,这一决定获得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执行官巴菲特的全力支持。盖茨基金会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支出1000亿美元,其中430亿美元来自巴菲特。比尔·盖茨在盖茨基金会25周年庆祝活动上谈及巴菲特时几度哽咽,称这是“历史上一位慈善家向另一位慈善家最慷慨的捐赠”。
此外,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马克·苏斯曼也回应了媒体关于近期多国政府削减全球公共卫生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呼吁各方共同维护全球健康事业的可持续投入。

聚焦健康与教育,挽救和改善世界各地的生命
过去25年,死于可预防疾病的儿童人数从每年1000万降至500万,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死亡率减半,脊髓灰质炎、霍乱和肺炎等相关疾病的影响大幅减少。基金会称,未来将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发展,在农业发展、全球教育、金融普惠、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发挥作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在摆脱贫困的同时解决广泛公共卫生问题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自2015年以来,盖茨基金会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了正式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资助中国高校、研究机构联手国际合作伙伴,研发安全、有效、可负担、易于推广的科学创新,以解决全球健康和发展的关键挑战。
2016年,盖茨基金会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了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旨在利用来自中国的创新、原创解决方案为全球健康与发展事业添砖加瓦。目前,GHDDI已经在多款结核病和疟疾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进展。

回应特朗普削减外援:全球健康领域应被重视
与21世纪初相比,传统的全球健康领域所获得的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了停滞。特朗普预计将大幅削减联邦环境、可再生能源、教育和外援项目的预算。
苏斯曼坦言,尽管捐赠计划早于政府预算调整,但美国历来是全球健康领域最大资助国,其大幅削减国际援助的举措让全球健康领域的境况更具挑战性。
“单靠慈善,不可能填补因政府外援预算大幅削减所造成的缺口。根据当前的趋势,2025年可能是本世纪以来,第一个死于可预防疾病儿童数量上升的年份。”
苏斯曼指出,慈善机构的核心优势是资助创新并承担政府难以承受的风险,进入政府公共系统失灵的领域。他以基金会与英国惠康基金会共同出资7亿美元支持的结核病疫苗临床试验为例,证明基金会将持续投入高风险项目,并确保创新成果惠及最需要的人群,也呼吁各国重新调整在全球健康领域的投入,并且重视该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全球冲突背景下,慈善事业需要新力量
15年前,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弗兰奇·盖茨与巴菲特共同发起了“捐赠誓言”(The Giving Pledge),汇聚全球亿万富翁。该组织成员承诺将一半以上的个人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到目前为止,倡议已吸引全球240多位亿万富翁承诺捐出半数以上个人财富。
苏斯曼称,对人的最终福祉产生的影响不仅是评估基金会工作的关键指标,也应该是衡量世界进步的标尺,这样的价值观适用于全球——无论是在中国、美国、尼日利亚还是印度。
盖茨基金会希望能鼓励和催化全球范围内慈善事业的增长,期待可预防疾病不再是慈善焦点,新一代慈善家转而应对教育、经济等长期挑战。
“如今,全球冲突此起彼伏,气候变化威胁迫近,慈善公益这一视角很容易被忽略。但我们相信,在未来20年里,进步完全可以继续发生,甚至加速推进,但这需要专注、需要有意为之、需要坚定的承诺,也需要与各方携手合作。”苏斯曼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