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拆解245%“疯狂关税”的幕后推手|凤凰聚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1:12:00    

特朗普颠覆性的关税风暴席卷全球,且风向多变让人摸不着头脑,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逻辑是什么?背后的推手又是谁?人们抽丝剥茧研究他的军师和经济理论,不禁哑然失笑。细细拆解后,应对之道是更明朗还是更扑朔迷离?



Part.

1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5日,美国白宫官网突然宣布特朗普最新关税政策,其中提到,在4月2日所谓的“解放日”,特朗普总统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关税,超过75个国家已经主动与其联系,讨论新的贸易协议,因为中国不屈服,计划对中国某些商品征收至245%的进口关税。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对中国更是变本加厉,这已经不是一场关税战了,其实就是变成了纯粹的瞎胡闹,即便有些国家服软了或者说要谈判,但其实也很反对这件事情。那么中国的反对是非常重要的,反对和反制同时进行,显示出中国作为一个全球重要经济体的担当和作用。



此前的4月9日,由于美国加征“对等关税”的草率举动,引发了全球经济大震荡,在仅仅过去了十余个小时后,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突然宣布,对超过75个国家实施为期90天的关税暂缓措施,一场“关税闹剧”被按下了暂停键。


特朗普的朝令夕改、反复横跳,让全球民众大跌眼镜,那么本次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试图发起比2018年特朗普1.0时代更为激烈的贸易战争,支撑他“关税战”的理论又是什么呢?


特朗普的行为看似疯狂,但并不让人意外,之所以实施为期90天的关税暂缓措施,只是特朗普在等待着与那些低头的国家在关税拉扯上做交易,从而让美国获得最大利益。



如果翻开特朗普早年著作《交易的艺术》一书,对比这次加税的态度似乎就有了答案。《交易的艺术》核心主张是在商业交易中,要敢于大胆出价,通过制造声势和压力,迫使对手做出让步,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思维方式在他的关税政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周密:

利用对方的焦虑作为谈判筹码,在关键时刻一击制胜,这种策略或许有效,但在我眼中难称艺术。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特朗普骨子里是个急功近利、自我中心的人,一心要将世界重塑为美国主导的格局。


就在全球市场经历巨幅波动的时候,美国有媒体曝出,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理论基础源于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公布的“对等关税计算公式”。这一计算方法在理论依据、数据应用和政策执行层面都存在严重缺陷。全球贸易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包括汇率、储蓄、投资差额、产业结构、市场需求、供应链布局等等,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大规模“对等关税”政策时,仅以如此简化的几个参数作为依据,未免太过轻率。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周密:

他在公布“对等关税”的前两天刚发布了各国不公平贸易行为报告,外界原以为他会据此核算关税,但他最终并未采用报告数据。主要原因在于时间紧迫,既要快速制定差异化的国别关税,又要准确传达核心诉求,最终只能用平均分配替代精准计算,草草了事。


Part.

2



随着“关税战”的持续发酵,特朗普关税政策背后的主要推手也被置于台前,4月5日,主管政府效率部的富豪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是件坏事,并暗示这会导致人们因自负而缺乏智慧,在下面的跟帖中,他批评了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特朗普的高级顾问纳瓦罗什么都没做,随后,纳瓦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马斯克什么都不懂,他就是一个卖车的,两人之间因为关税爆发了激烈的互怼,为了平息内乱,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迅速召开记者会作出回应,“显而易见,这两个人对贸易和关税政策持截然不同的看法。男孩终究是男孩,我们将让他们继续在公共空间辩论。”


彼得·纳瓦罗出生于1949年,今年76岁,他曾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又到加州大学任教,·纳瓦罗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他一直被外界视为“贸易鹰派”,长期以来,他以主张保护主义倾向和煽动对华敌意而闻名,2016年纳瓦罗正式加入特朗普的竞选团队,担任经济和贸易顾问,而关于两人的“政治奇遇”也颇为荒诞。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纳瓦罗对特朗普的影响深远,其核心思想是“美国优先”,彻底否定全球贸易。作为坚定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其极端立场常催生荒诞言论,令人费解。但这些反全球化主张,却与特朗普偏执的民粹主义思维高度契合,直接推动了后者早期的贸易战政策。



2021年,震惊全美的特朗普支持者占领国会的“国会山事件”爆发后,特朗普班底彭斯、蓬佩奥等人与其迅速切割,只有纳瓦罗坚定站在了特朗普一边,甚至为了维护特朗普,拒绝出席听证会,被判入狱四个月,罚款9500美元。在出狱之后,他迅速被特朗普任命为新一届内阁的贸易顾问,他曾提出,全球化本质是一场“零和博弈”,而关税是“重建国家主权的货币”。


资深媒体人 萨苏:

纳瓦罗坚信自由贸易损害美国利益,并对此进行过理论阐述。特朗普首任期内便将其调入白宫,先安排他在国家经济委员会科恩麾下任职,后单独设立政策办公室由其主导。尽管该办公室规模不大,却在经济决策中扮演关键角色。纳瓦罗主导制定了对华加征25%关税的贸易战政策,该方案因契合特朗普的激进诉求而获全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纳瓦罗在本次“关税风暴”中,中美两国加税对抗上起着至关重要的推手作用,作为一名对华鹰派,他曾在《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等多部著作中,毫不掩饰地鼓吹“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并使用大量情绪化言辞攻击中国的体制与企业,2011年,他曾拍摄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在片中将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归结为中国的崛起。纳瓦罗极度迷信关税威力、对“中国威胁”抱有执念,这两个标签影响了特朗普的决策。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其核心论点是“中国威胁论”,包括中美贸易巨额顺差不可接受,中国通过不平等贸易攫取超额权益。其对华敌意之深,在层层递进的指控中展露无遗。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特朗普背后的“军师”,被多家媒体曝光是个“骗子”,他在多本自己撰写的、攻击中国的书籍中,频繁引用一位名叫Ron Vara的“专家”言论,以此支撑其激进观点。但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个Ron Vara根本不存在,而是纳瓦罗依据自己在哈佛的背景编造出的虚构人物,是他将自己名字的字母重新拼凑出来的产物。


Part.

3


有媒体分析,在震惊世界的“关税风暴”背后,特朗普的激进加税政策以及税率依据与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在2024年12月提交的《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如出一辙,在指南中,米兰提出,通过“对等关税”重构世界贸易秩序,要求各国“按美国标准缴税”。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作为40岁出头的学界新星,米兰科班出身且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新锐经济学家代表。其政策图景可概括为“关税迷恋者”,较纳瓦罗更显激进。而纳瓦罗极端反全球化,米兰则不排斥全球化,但二者共同点是都将关税作为压制他国服从美国意志的核心手段。这种政策契合点,最终被特朗普全盘接受。


米兰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多家美国资本公司任职,他曾在特朗普1.0时代担任美国财政部经济政策高级顾问。


2024年12月,特朗普宣布提名米兰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就在被特朗普提名前一个月,米兰发布了《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这份十几页的报告旨在通过关税、汇率干预与安全工具的协同运用,解决美国面临的美元高估,产业竞争力衰退,全球责任失衡等问题,核心目标是通过重构全球贸易与金融秩序,实现“美国优先”的策略,这其中,在税率设计上,米兰主张将美国平均关税从2%提升到20%至50%,对战略竞争对手实施分级惩罚性关税,例如对中国,要叠加税率达34%,覆盖光伏、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对于盟友则通过“安全合作换关税折扣” 。


米兰的理论依据是引用2018到2019年中美贸易战经验,声称关税成本由出口国承担,且美元升值可抵消通胀压力。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他提出要用关税向各国施加压力,但过度夸大了关税的作用,轻视了全球化的合作和全球的产业链条的互相协作,以及低关税带来的全球产品的物美价廉,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矛盾,米兰悖论,关税虽然看上去能够使美国获益,但大多数的美国人却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米兰的《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中,也提出了《海湖庄园协议》的构想,其目的是效仿1985年《广场协议》,推动多国协调抛售美元储备、回购本币,并鼓励其他国家在美国进行大规模工业投资,以换取美国不对其加征关税,以此方式将美国的经济危机转嫁出去。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周密:

米兰主张实施差异化贸易政策,打破传统多边框架下的均衡模式。其核心逻辑是抛开全球参与者,转而针对特定国家施加政策压力,利用美国霸权地位实施经济胁迫。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米兰的理论经不起学术检验。虽然顶着经济学家头衔,但其致命弱点是为政治服务,导致学术严谨性逐步丧失。


Part.

4


当地时间4月9日,在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生效短短数小时后,突然出现戏剧性一幕。特朗普宣布将对不采取报复性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停,但是上调对华关税至125%。当被美国记者问到态度转变的原因时,特朗普表示是因为感到人们陷入“短推恐惧症”。这个高尔夫球术语是形容球员推杆进洞时手腕痉挛的紧张状态。


在中国进行坚决反制之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4月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中国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周密:

我们的战略底气源于两大核心优势:首先是市场规模优势,作为全球最大进口国,农产品领域对美国依存度较高,涵盖大豆、牛肉、禽类、乳制品等核心品类,这些产品对美国农业生产者具有战略价值。若将进口来源转向其他国家,众多供应方将积极承接需求。其次是产业供给能力,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中美贸易中尤为显著,这种优势不仅源于成本优势,更来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为本轮“关税闹剧”战踩下刹车的幕后人物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他深耕国际金融领域多年,对市场的变化异常敏感,就在特朗普新关税政策震动全球市场之际,他说服了总统,与纳瓦罗坚定高调的主张极限施压、利用关税手段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强硬派不同,贝森特更趋向于温和经济派,他更强调金融市场稳定、企业信心维持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本次“关税风暴”前的白宫决策会议中,特朗普倾向了强硬派,而在动荡压力下,特朗普不得不调整策略,转向更懂市场的人。



资深媒体人 萨苏:

贝森特曾任索罗斯对冲基金核心操盘手,被誉为旗下“台柱子”。在特朗普团队中,他被视为难得的稳健派,堪称经济政策领域的内行专家。相较于纳瓦罗、万斯等顾问,他堪称团队中唯一的“理性决策者”。


贝森特主张特朗普保留关税政策的总体框架,但必须强调谈判和最终达成协议的“终局”,否则投资者的恐慌难以平息,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利用已有筹码寻求贸易让步,与此同时,贝森特还向特朗普提出了一个战略建议,聚焦中国以换取暂停对盟友加征关税,从而既满足特朗普对华强硬立场的需求,又暂缓了多线贸易战带来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三人有明确的分工体系,纳瓦罗负责输出极端理念,米兰专注政策设计,贝森特承担执行落地。对外事务中,贝森特常扮演红脸角色主导谈判,与纳瓦罗的白脸策略形成战术配合。


性格冲动,“不按规矩出牌”的特朗普草率地发起了这场“关税风暴”,背后的理论与数据支撑并没有结合全球贸易体系,市场化需求,供应链分布等因素,尽管突然的全球震荡让他数小时内抛弃了强硬派的理论,转而低头于市场,但显然这场关税之战还远未结束,白宫内,关税强硬派依旧咄咄逼人,而特朗普下一步会带领美国走向哪里,也成为全球的焦点。



让全球一震的关税风暴,它的源头竟颇有几分儿戏。数十年来凭借稳定的全球秩序美国获得了足够的尊重和话语权,但这一次,特朗普让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清醒认识到,依托美国并非可靠,而各方需要做的是携手维护公平稳定的全球经贸环境。



制片人:何冀宁

编导:傅托

编辑: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