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下滑78%?三元股份2024年预计净利润暴跌,看其如何突围“舒适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4:06:00    

文|食安时代

据三元股份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年度营业收入约为70亿元,同比有所下降;归母净利润在5220万元至6260万元之间,同比减少74%至78%。

受原奶价格下行、市场需求变化导致销售承压等因素影响,包括三元股份在内的众多乳企都面临压力,在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数十家乳企中,净利下滑成为普遍现象,如何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保持竞争力是乳企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预计净利大幅下滑78%

三元股份在2024年业绩预告指出,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源于2023年5月转让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所获收益。剔除这一因素,公司2024年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740万元至3780万元,远高于2023年同期的183.21万元。

为何选择剥离首农畜牧?从业绩看,合并首农畜牧并没有给三元股份带来预期的收入,业绩原本突飞猛进的首农畜牧在并表后利润开始大幅下滑。2022年1月,三元股份合并首农畜牧,然而合并之后国内奶牛饲料价格开始连续几年大幅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不少牧业企业毛利下滑。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首农畜牧净亏损1537.98万元,2023年1-3月又出现了7116.54万元的亏损。2023年4月,三元股份以6.58亿元的交易价格转让所持首农畜牧27%股权至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2023年5月起,首农畜牧不再纳入三元股份的合并范围,这直接影响了三元的营业收入。

市场需求的变化也给三元股份带来了压力,尼尔森数据显示,2021-2023年,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同比分别为7.9%、-6.5%、-2.4%,2024年一到三季度,乳制品零售市场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减少1.8%,其中白奶(常温牛奶、低温鲜奶)产品销售同比下滑3.5%。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三元股份也难以独善其身,销售承压使得营收减少。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乳制品的品质、营养成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消费需求愈发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牛奶、酸奶,对奶酪、黄油等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如果三元股份不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市场份额下降,进而影响营收和利润。

2024上半年,三元股份砍掉了近20%SKU

三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牛奶总站,后经更名、改制后成为了现在的三元股份,在北京市民心中,三元牛奶有着很高的地位,据介绍,巅峰时期三元鲜牛奶在北京地区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90%。

不过,近年来三元股份的市场表现越来越力不从心,从近几年的业绩数据来看,2019年-2021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81.51亿元、83.48亿元、88.54亿元,但自2022年开始业绩又进入了下滑通道,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80.02亿元、78.4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9.58%、1.38%。

2024年营收规模持续缩减,三元股份将步入长期下滑通道?答案并非绝对。虽然当前业绩预警显示出公司面临的困境,但从多个角度来看,一些积极因素有可能使公司迎来新的发展起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乳制品市场的需求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尽管当前市场需求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长期来看对于高品质、多样化乳制品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这为三元股份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如果三元股份能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大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就有机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业绩回升。

并且2024年三元自身的战略调整也有希望推动未来发展,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三元股份总经理唐宏称,公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工厂布局不合理、SKU过多、缺乏大单品、机构人员等问题。上半年,三元股份砍掉了近20%SKU,并称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工厂布局正在有序优化。

作为三元股份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冰淇淋也是三元净利的重要贡献者,2024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实现净利润1.41亿元、艾莱发喜实现净利润9879.48万元,后者贡献了超一半的净利润。

为了更好的巩固业务基本盘,2024年7月三元股份发布公告收购艾莱发喜的剩余股权,实现对艾莱发喜的100%控股。2020年-2023年,艾莱发喜的营收分别为12.21亿元、14.26亿元、14.81亿元及17.60亿元,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虽然三元股份的产品结构调整现在还看不到能否带来新的增长,但也给市场留下了期待。

困在北京和液态产品中?

凭借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三元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有着较高的信誉,尤其在大本营北京市场更是拥有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24 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在北京市场的液态奶份额稳居首位,展现出在北京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满足消费需求,三元股份深入了解北京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推出了经典的原味酸奶、纯牛奶等一系列符合本地口味和需求的产品,针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消费者推出了低脂、高钙等功能性产品,这些策略巩固了三元在北京液态奶市场的领先地位。

从财报来看,液态奶也给三元贡献了不小的业绩营收。据财报,2022年、2023年液态奶营收分别为46.57亿元、48.42亿元,在总营收中分别占比58.57%、61.75%。分地区来看,2022年、2023年北京地区营收分别为48.34亿元、48.14,在总营收中分别占比60.8%,61.4%。

尽管三元股份在市场中拥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乳制品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其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市场份额方面,虽然在北京市场的液态奶份额领先,但在全国市场的份额占比相对较低,且近年来北京以外地区的营收持续下滑,三元在河北、柳州、天津、新乡、上海、江苏等均有子公司从事乳制品生产销售,但事实却是全国化拓展并不理想,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

目前来看,三元在全国市场的推广力度相对较弱,销售渠道的布局也不够完善,导致其在与巨头企业以及区域乳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三元的产品很难见到踪影。

三元的A2产品在哪里?

就产品来看,三元股份的产品线覆盖了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常温牛奶、常温酸奶、奶粉、奶酪及冰淇淋等多个品类,拥有三元、极致、八喜等知名品牌,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矩阵。

比如低温酸奶市场中凭借其独特的配方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三元推出了多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比如专门针对血糖敏感人群设计的益糖平风味发酵乳,添加了有助于调节血糖的成分,满足了特定消费群体的健康需求,而YO 颜胶原蛋白酸奶则是专为女性定制,添加了胶原蛋白,在提供美味的同时还能满足女性对于美容养颜的追求。

不过就产品来看,三元的产品竞争力有些不足。早在2017年,三元就推出了A2蛋白牛奶,目前有多个信源都称三元是国内首个做A2蛋白牛奶的企业,此后国内陆续有企业推出这类产品,虽然三元占据了先发优势,但目前国内A2液态奶市场已经全面开花,三元的A2液态奶产品却没能成为一个大单品。

而A2奶源奶粉领域在2021年就迎来了众多企业布局,其中不少是婴配粉企业推出了A2奶源的产品,三元旗下也有爱力优、爱蓓益、爱多恩三个系列的婴配粉,但直到2023年4月才将奶粉全部升级为自有A2奶源。据2023年8月的一个统计数据,此时仅婴配粉产品就已有超过50款A2奶源产品。

在植物基领域,三元同样“起个大早赶个晚集”,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植物基产品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进入,除了传统的乳制品企业外,一些食品饮料企业、新兴的创业公司也纷纷布局植物基产品市场。

早在2018年三元收购了在植物基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基础的St Hubert ,目前圣悠活虽然有鲜磨莲子燕麦奶、沙沙绿豆植物蛋白饮料、大红袍燕麦乳茶等多个产品,但发展不温不火。

在电商平台搜索植物奶发现,结果中有光明植噢力糙米植物奶、豆本豆唯甄豆奶、植物门益生元高钙儿童豆奶、OATLY噢麦力咖啡大师燕麦奶等产品,并未见St Hubert圣悠活的身影。

即使是三元占据较大优势的北京市场、液态奶产品,三元也面临着诸多竞争对手,就低温鲜奶来看,商超中常见的品牌就有伊利、蒙牛、君乐宝、光明、完达山、新希望乳业等品牌,不论是高端的有机、A2类还是主打突出营养的产品,抑或是近两年流行的调制低温乳类产品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都给三元带来了挑战。

多元化策拖了后腿?

前身可追溯至1956年的三元股份无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2003年三元就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启了资本市场的征程。

一直以来主营业务发展比较平稳,并在核心市场北京地区拥有稳固的市场份额,多年来一直占据北京市场液态奶份额首位。但2015年是三元股份转变的关键节点,这一时期乳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格局逐渐固化,为了突破地域限制拓展业务边界,三元股份开启了多元化扩张的征程。

2016年,三元股份以13.0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北京艾莱发喜食品有限公司90%的股权,将知名冰淇淋品牌“八喜 纳入麾下,旨在借助艾莱发喜在冰淇淋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丰富自身的产品矩阵,拓展乳制品以外的业务领域。目前来看这项收购也是三元股份多元化举措中唯一有正向业绩贡献的业务,2023年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近24%,2024年上半年则贡献了超一半的净利润。

其他资产则给三元股份的多元化策略拖了后腿,2018年,三元股份携手复星集团斥资约49.36亿元人民币收购法国健康食品公司 St Hubert,后者在植物基产品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基础,三元股份也希望借助 St Hubert 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2021年,三元股份以11.29亿元控股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向上游畜牧业布局。2011年三元股份参与太子奶破产重整,2022年三元股份以7005.4万元购得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剩余40%股权实现全资控股。

然而现实却给了三元股份沉重一击,这些看似前景广阔的并购项目在实际运营中却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以湖南太子奶为例,自三元股份参与重整以来,太子奶的经营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在2012-2024年上半年期间,太子奶只有2015年和 2019年实现了净利润为正,其余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21年营收为1852万元,但亏损高达6140万元,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744万元、2494.6万元、2566.59万元,亏损1116万元、500.45万元、166.91万元。

收购 St Hubert 也同样没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St Hubert 在欧洲市场的营收出现了极速下滑,而国内市场方面St Hubert 的产品也面临诸多挑战未能打开局面,2022年4月,三元股份宣布终止对法国St Hubert持股方SPV卢森堡的投票权,自同年5月1日起不再对SPV卢森堡合并财务报表。

另一项收购首农畜牧在并入三元股份后,就遭遇了豆粕、玉米、苜蓿等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养殖成本周期性上升导致畜牧板块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022年首农畜牧净亏损1537.98万元,2023年1—3月又出现了7116.54万元的亏损,随后三元股份决定转让所持首农畜牧股份。

频繁的并购加剧了三元股份的财务状况严峻程度,同时叠加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风险,都给三元股份的整体业绩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市场需求变化快、原奶供过于求背景下…

据统计,目前已有三元股份、皇氏集团、蒙牛乳业、骑士乳业、现代牧业、澳亚集团等11家上市乳品及牧业公司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4家预计净利润下滑,2家由盈转亏,4家亏损金额较2023年进一步扩大。

究其根本,原奶供过于求,而消费需求却不及预期,根据申万证券研究所的监测,本轮原奶下行周期奶价下调幅度大,调整时间也更长,自2021年8月至今已持续接近3年半。奶价从当初的高位一路“跳水”,2021年8月原奶价格还处于4.38元每公斤的相对高位,2024年10月底,已跌至3.13元每公斤,累计跌幅接近30%,2月19日新一期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1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4.1%。

与此同时,在需求端消费者却显得异常“冷静”,疫情后期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放缓,2022-2023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降幅分别为1.4%、1.9%,人们对于乳制品的消费热情不再高涨,市场需求增长的步伐逐渐停滞。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多元化趋势,传统的乳制品难以满足日益挑剔的口味和健康需求,这也使得市场上的产品销售难度加大,供需失衡的矛盾愈发突出。

在市场需求的变化、原奶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三元股份在消费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一二线市场饱和,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选择更加挑剔,即使三元的产品在北京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以及市场份额,但在一些大型超市的乳制品货架上,三元与其他诸多品牌的产品陈列在一起,也摊薄了三元的消费选择。而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三元的市场拓展又面临着渠道建设不完善、品牌认知度低等问题,难以快速打开市场,增加销售份额。

大单品能否成为破局之路?

作为一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牌乳企,三元股份产品线丰富,涵盖了多个系列,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其单品SKU数量变得庞大,众多的SKU使得三元股份资源分散难以聚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一问题逐渐凸显出弊端,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元股份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在2024年上半年财报中提到“精简SKU”,具体来看上半年公司退市SKU占比近20%,三元还表示要聚焦资源,集中市场费用,打造核心大单品,试图通过这一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

就品牌形象来看,三元股份在消费者心中形象较好,尤其是京津冀地区三元牛奶深入人心,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这种品牌认知度和消费者忠诚度是三元股份打造大单品的核心基础,一旦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很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购买 。

并且三元在产品创新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就产品来看,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比如极致1+1原生双蛋白牛奶、双低G(低 GI、低 GL)益糖平牛奶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和认可,如果将这种创新能力聚焦在大单品的打造上,有希望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然而打造大单品并非一蹴而就,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推出的大单品很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当下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乳制品的品质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元股份需要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加大在健康、营养等领域的产品创新力度,推出符合市场趋势的大单品。

行业思考:三元在乳业市场已发展多年,进程缓慢,已被多个后来者赶超,在竞争激烈的乳业市场面临营收下滑、利润缩水、品牌影响力需要提升等境遇,并且在北京以外的市场需要持续深耕,只是打造大单品恐怕难以解决三元当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