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黑陶承古韵 泉脉启新篇,古器新用陶鬶取水致敬文明之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00:05:00    

7月25日,2025济南国际泉水节“泉炬”传递活动迎来历史性一幕:在趵突泉与五龙潭畔,取水人员以龙山黑陶制作的陶鬶(guī)取水,将千年泉脉与史前文明交融的活水注入“泉炬”,开启了一场跨越四千年的文化对话。‌

趵突泉畔,第一棒“泉炬手”乔威手持“泉炬”,等待第一泓泉水的注入。在整个取水仪式中,两件复刻的龙山黑陶作为取水陶鬶成为焦点。其造型如鸟喙仰天,三足鼎立,胎薄如蛋壳,黝黑发亮的表面映照着泉水的粼粼波光。

据了解,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于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中原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陶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礼器,古人用以温酒祭天,今日取泉注“炬”,既延续了“器以载道”的传统,更赋予黑陶“连通古今”的象征意义。

在“夹岸桃花,恍若仙境”的五龙潭畔,泉涌若轮处。取水人员以陶鬶舀水时,泉水沿鬶嘴弧形流泻,形成一道银链般的弧线。现场观看仪式的市民感慨“黑陶吸水率极低,却能‘锁住’泉水的活性,正如龙山文化为济南留下的精神密码”。正如这位市民所说,龙山文化中黑陶的吸水率极低。根据权威检测数据显示,其吸水率约为万分之十四,这一数值与现代瓷器吸水率相近,代表了当时中国制陶技术的最高水平,被世界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泉炬”传递其实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在不断挖掘这座城市背后的文明基因。当陶鬶中的泉水汇入“泉炬”,流淌的不只是物质之水,更是从龙山时代奔涌至今的文化长河。正如清照故居广场汇泉仪式上的颂词:“地脉通海眼,清波润墨田”——这或许是对泉陶相遇最美的注解。

记者:曲珈熠 编辑:俞丹 校对:刘恬